2024年充电桩行业投资方向
chdzw 发表于:2024-3-21 17:44:02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896
2024年充电桩行业投资方向

充电桩行业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充电桩设施建设的步伐显著加快,全年新增数量达到了338.7万台。

20240319035.jpg

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为2.38辆对1桩,相较于工信部设定的到2025年实现每两辆新能源车配备1个充电桩,以及2030年达到车桩一对一的目标尚有差距。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32个主要城市中,平均每个充电桩的服务效率(桩数和时间利用率)分别为51.32%和11.07%,这意味着充电桩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严重,既有“一桩难求”的窘境,也有大量闲置的“僵尸桩”同时存在。

充电时长作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的关键因素,车主在公共充电设施中更倾向于选择快速充电服务而非慢速充电。目前市场数据显示,尽管用户对快充需求强烈,但我国150千瓦及以上功率的公共快速充电桩占比仅为5%,凸显出我国在快速充电桩建设上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亟需加速推进直流快速充电桩网络的发展,并且逐步提升单个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至更高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高压快充是必然趋势

目前,包括广汽、小鹏在内的多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已纷纷推出了基于800V及以上高压平台的车型,并预计到2026年,市场上超过半数的新车销量将来自这类高压车型。这一发展趋势为充电桩向更高功率等级演进提供了良好的适配环境。为了实现5分钟快速充电的目标,充电桩技术正逐步向480KW以上的大功率布局发展,有望加速推进至超级快充阶段。

根据市场调查,消费者对超快速充电服务的需求极高,接近一半的用户表示愿意为使用超充服务支付额外的5%-10%费用,这无疑为高功率充电桩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与此同时,海南、深圳等多地政府也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超级充电站的建设工作,预示着超级充电补能服务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智能柔性充电堆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高压快充技术背景下,对充电模块功率调度的智能化需求正日益提升。充电堆作为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集成所有充电站的充电模块,并利用功率切换装置,能够依据实际需求动态分配各个充电模块的功率输出,实现对充电设备及配电设施的集中管控,从而支持多辆电动车同时进行高效充电。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体充电效率、保障电力网络稳定性,还具有优化充电设施布局等多重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充电设备领域的主流配置。

液冷成为解决大功率散热的核心技术

相较于常规的风冷式充电桩,液冷充电桩的核心差异在于采用了液冷充电模块技术,并配备了具有液冷功能的充电枪线。液冷充电枪因具备更出色的散热性能,能够实现更高的充电效率,且整体更为轻便、便捷;而液冷模块相比传统的风冷模块,在散热效果、可靠性、防护性、安全性及噪音控制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具有更低的整体使用寿命成本。当前,多家企业已开始积极布局研发并批量销售液冷模块和液冷枪线产品。随着高压快充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液冷充电枪及其液冷模块的生产规模将大幅增长,全液冷充电站的建设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SiC成为高功率充电桩追求性能的必需

相较于传统的硅材料,碳化硅因其具备宽禁带结构、高耐压性能以及降低导通电阻的特性,在提升功率密度、减少能量损耗、增强抗辐射能力和通过高热导率优化散热等方面表现卓越。面对高压快充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碳化硅器件能够有效应对充电桩设备对更高耐压性、更优耐高温性和更高安全标准新型器件的迫切需求。

当前在中国充电桩市场中,碳化硅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其在充电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7%。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碳化硅在充电桩领域的应用渗透率将有望提升至35%。

增配储能或将为缓解高压快充下电网压力的解法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配电网原有的早晚高峰负荷叠加,导致出现双峰负荷现象,并且由于大功率充电桩的使用,使得负荷峰值进一步加剧,同时增大了负荷峰谷差。若充电站配置过大的供电容量以应对这种高负荷需求,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额外成本负担。因此,这对充电站变压器的容量设计和配电网在负载承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储能技术为有效缓解电动汽车充电站带来的负荷波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平滑充电负荷曲线、优化配变容量,不仅能够解决上述挑战,而且其成本相对较低廉。鉴于此,未来在充电站中配置储能设施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此外,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引发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降低,配备储能系统的成本也随之减少,这将进一步促进储能设施与充电站相结合的项目加速落地实施。

来源: 智谷超充
2024-03-19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