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之困:便利与安全难以兼得?
chdzw 发表于:2022-7-13 07:08: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06
广东:近年来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消防案例呈现高发态势 充电之困:便利与安全难以兼得?

“小区没有集中的充电区域,电瓶车要么在单位充电,要么从家中牵根线出来充电,没有别的方法。”家住梅县区富都小区的陈芳妮是一名公司文员,电动自行车是她上班的交通工具。小区没规划集中的充电区域,她只能从家中拉出长达5米的排插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近年来,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消防案例呈现高发态势。“电动自行车自燃”“私拉电源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导致的安全事故,让“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话题成为焦点。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7月1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的内容,进一步防范电动自行车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梅州,小区是否有规划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如何解决?就此,记者走访了城区多个小区,探访梅州现有住宅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现状与困境,梳理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规划的难点、堵点。

没地充 居民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

下午6时半,陈芳妮骑着电动自行车抵达富都小区。她娴熟地打开遮盖在插座上的黑色遮罩,将电动自行车的电源线接入悬在空中的插座,确认电动自行车顺利通电后,她才踏上回家的楼梯。

陈芳妮的电动自行车已买了3年,电池的功率逐渐下降,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她每天下午到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由于小区没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域,她不得不从家中接入电源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在富都小区,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据了解,富都小区建于20年前,小区无论是在规划上,还是在配套设施上,都已满足不了居民的部分生活需求。“一些住户和我一样,从家中拉线;一些住户则想办法从电箱中接入电路,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有的则直接把电池拆下带回家充,小的电动自行车就搬上楼充电。”陈芳妮说,小区未规划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区域,而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这样做实属无奈之举。

在梅江区东俊花园小区,只见几个插座悬挂在楼栋旁,在杂乱无章的电线的掩盖下并不显眼,几辆电动车停靠在一侧,正充着电。据了解,该小区建设之初未规划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不少业主只能通过“飞线”的形式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记者走访梅州城区多个小区,发现这些现象多数发生在建于2005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居民们或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规划不充足,或因安全意识不够,导致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现象成为常态。而建于2005年后的小区,由于占地面积大、规划更合理,不少小区除了设置充足的充电桩外,还建设了小型车库,基本不存在充电难的问题。

“新小区有智能化充电的区域,充电位置充足,基本能满足日常的充电需求。”奥园梅江天韵小区物业公司总经理李远飞告诉记者,物业公司在小区地下车库的单元楼门口前,安装了智能化充电设备,只需要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就能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电量充满自动断电,避免了过量充电导致的电动自行车内部线路故障,“此外,我们还在智能化充电区域上方,安装了自动感应型灭火器,若充电区域温度过高,灭火器将自动运转。”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住户选择将电动自行车骑入电梯轿厢,将电动自行车带回家中充电。

“小区工作人员在电梯监控中发现有住户违规将电动自行车带上楼充电,我们立即联系业主,对业主进行劝导,让他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地下车库。”李远飞说。

落地难 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推进遇阻

“小区没规划集中的充电区域,电动自行车主除了自己想办法,还有什么方法?”谈起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家住梅江区侨园居小区的刘玉兰忍不住抱怨。周一到周五,她都要使用电动自行车接送外孙上下学,到附近的市场买菜。

起初,她想过向小区提“集中建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的建议,“哪怕没有遮雨棚,只是在墙壁上安装一排插座供我们充电也好,我们也不用冒险飞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但这一建议却没能变现。

一来,受制于客观条件,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无地可建。

“小区的空地基本都划给小汽车了,没地方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如果居民需要充电,可以在保安室门口的插座充电。”该小区保安告诉记者。

二来,小区也没人愿意牵头做这件事情,因为建设充电桩既是技术活,又是民意关。

“在技术方面,除了必要的消防设备,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需要住建部门、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线路情况,对充电的线路进行规划建设,小区需要派代表与有关部门对接。”梅江区金山街道杨桃墩社区党委书记黄海燕说,“在民意方面,小区居民需要筹措资金,用于建设充电桩和充电桩后续的维护,然而,并不是所有住户都愿意,‘谁出钱,谁使用’不现实。”

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既要考虑到小区的客观条件,又要考虑到居民的主观意见,二者统筹兼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此,《实施办法》明确,已经建好的小区,既有建筑场所的产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或者改造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无法设置或者改造的,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梅州一些小区已迈出了建设的第一步。在万佳时代小区,由业委会牵头,与杨桃墩社区、物业、开发商共同商讨出了一套兼顾各方利益的建设方案,不仅解决了小区业主电动自行车停放与充电问题,还获得了全体业主的支持。

自从小区决定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后,张枫楼上楼下穿梭的频次变得越来越高。作为业委会的一员,为了建好一座业主满意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他积极收集业主意见,努力完善建设方案。“过程虽然很累,但是想到能解决大家的停车问题,累也值得。”张枫说。

万佳时代小区位于梅城江北老城区,起初小区只规划了地下停车场,业主只能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到小区外的公共停车场。随着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增多,充电需求增大,“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

起初,物业公司想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在地下停车场,但地下停车场入口陡峭,遭到一些居民的反对。为此,业委会一一收集诉求,多次召集业委会成员与居民代表开会,根据各方意见完善细节,力求建造多数人满意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最终,小区的充电桩选定在楼栋一侧的空地,并将于近日开始建设,等充电桩安装完毕后,居民就可以停车了。“繁琐且很耗时间、精力,如果没有真心付出的热情,很难坚持下来。”张枫说,加强沟通,促进邻里互相理解,是做通工作的关键。

有隐患 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事故频发

充电不方便的背后,带来的是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老旧小区住宅楼内人员密集、空间逼仄、线路纵横交错,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便不堪设想。”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一名消防员告诉记者。

今年1月20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了2021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与火灾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近1.8万起、死亡57人。

关于“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减少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社会共同思考的命题。

近日,梅县消防联合各部门、村社形成合力,深入小区、店面、企业等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电动自行车是否入户、是否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居民是否乱接乱拉电线、飞线充电等行为。

行动中,检查组逐一排查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安全隐患,督促居民自我整改,帮助居民养成规范停车与充电的行为,并向小区物业、出租房主、电动自行车主等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最大限度地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

“《实施办法》于7月1日开始实施,近期将计划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实施办法》更好地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中,我们会重点查看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位置,禁止居民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以及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若遇到将对居民进行劝导。”梅江区江南街道应急办主任蔡常山说。

近年来,梅州不断加强对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与停放的规范,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以梅江区为例,该区印发的《梅江区老旧小区、圩镇消防设施升级改造技术指引》中指出,老旧小区进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建设,应在小区选定区域,并配备设施简易的喷水灭火系统或干粉自动灭火系统;老旧小区应设置不少于1个微型消防站。

新政策的出台,让梅州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工作有了新抓手。

新修订的《实施办法》规定已经建好的小区需设置或者改造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同时禁止在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为其充电,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

具体到梅州,全市约1500个老旧小区将有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近7.5万户将不再需要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而烦恼,也确保了住宅区域的消防安全。(应采访者要求,本文的陈芳妮、刘玉兰、张枫均为化名)(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梁时禹)

■链接

电动车进楼入户  个人最高罚千元

近日,记者走访梅州城区多个小区,发现居民存在违规将电动自行车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习惯,对此,《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明确,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电池充电,或者携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记者留意到,《实施办法》还明确了物业的消防安全责任和街道、村(居)委会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厘清各主体责任。

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物业消防安全责任,《实施办法》提出,物业应当保障公共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和消防演练。如物业违反规定,由消防救援机构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最高处5万元罚款。

罚款不是目的,引导才是根本。《实施办法》的落脚点是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罚款引起居民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重视。

■他山之石

广州市越秀区推行电梯智能识别系统 让电动自行车 “足不入户”

新修订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7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电池进入电梯。6月30日,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就率先“发大招”:在全区推行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电动自行车一进,电梯马上停。

在越秀区三眼井社区,这里部分电梯已提前安装了电梯智能识别系统,电动自行车一旦进入电梯,电梯将停止运行并自动播放语音劝阻。据了解,智能识别系统通过AI摄像头,当识别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时候,摄像头会和电梯开门按钮进行并联,让电梯的门保持一个长开的状态,这样电梯就无法运行。当电动自行车移出电梯,电梯运行将恢复正常。

有居民表示,这种劝阻方式不但有效,还避免邻里矛盾。三眼井社区居民介绍,以前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左邻右里,也不好劝阻,搞不好就变成邻里纠纷”。如今,智能系统解决了这个烦恼。

据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率先为辖区内近700台电梯安装AI智能监控系统,设备主要安装在加装电梯、无物业管理电梯和养老机构电梯等人员密集场所内,以智慧手段助力乘梯消防安全。每当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轿厢内,系统会自动抓拍图片,同时输出信号,控制电梯停止运行,有效避免了乘客携电动自行车乘坐电梯的情况发生。

据悉,电梯AI智能监控系统还能运用视频算法有效识别长时间遮挡电梯门、剧烈运动碰撞等20多种不安全、不文明的乘梯行为,即时发出警告信息提醒纠正或阻止,系统自动记录现场原始数据,实现责任清晰可追溯。自动监测电梯故障情况,第一时间智能识别报警,同步语音安抚,实现从“被动接警”向“主动救援”转变。与传统的人工救援流程相比,智慧救援效率提高10%,救援时间减少22%,约缩短5—10分钟,乘客生命安全更有保障。(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梁时禹)

2022.07.13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