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研究:出海认证+渠道+技术构建α壁垒
chdzw 发表于:2023-5-19 18:02:0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46
充电桩行业研究:出海认证+渠道+技术构建α壁垒

1. 国内外政策层层加码,充电桩行业景气延续

1.1. 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政策加持充电桩景气度持续走强


顶层设计助力充电桩发展,行业景气度延续。5 月 5 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4 月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20230518091.jpeg

从中央层面的政策来看,对充电桩的建设支持更关注比例目标。政策早在2014年就开始关注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2014 年 11 月四部委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或城市群给予奖励,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奖励范围覆盖 2000 万-8000 万;而后中央层面的政策逐渐着眼到建设数量和比例目标,不断支持充电桩的发展,以为电动汽车充电做好充分的保障,2023 年 2 月八部门联合《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 2023—2025 年试点期内,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 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据行业统计,目前车桩保有量比仅为 2.5:1,距离《通知》要求的1:1 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从地方层面的政策来看,个别省市推出补贴政策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刺激。各省市在政策端给予“建设+运营”双重补贴,补贴方式以绝对数额为主,更多以明确的建桩数量目标进行刺激。如上海市对建设的设备金额进行补贴,对 2023 年底前完成“慢改快”示范改造的公用充电设施,给予充电设备金额 30%的财政资金补贴;对运营端,公共桩施以最高0.7元/千瓦时的补贴,专用桩施以最高 0.25 元/千瓦时的补贴。

新能源汽车需求高景气,基础设施仍有改善空间。截至2022 年12 月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 1310 万辆。据中汽协预测,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加 159.3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100%。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2.5:1,2022年增量车桩比约为 2.7:1,存量新能源汽车与公共桩比例约7.1:1。近年来充电桩建设情况持续改善,但是距离 2025 年车桩 2:1 的政策目标和 1:1 远期理想状态仍有一定差距。

充电桩保有量持续提升,车桩比逐渐下降。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数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而不断增加。车桩比是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保有量之比,是衡量充电桩能否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指标,车桩比越低,代表充电桩供给更加充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加便利。截至 2022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 521 万台,车桩比为 2.5,较 2015 年的 11.6 实现大幅下降。

20230518092.jpeg

政策推动加快补足补能需求,推动充电桩行业增长。全国充电桩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广阔,2021 年国内充电桩市场总规模较小,约 112.9 亿元,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充电桩配套建设需求,预计 2025 年全国充电桩市场总规模将达704.2亿,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1.2. 欧美:政策补贴力度加大,充电桩建设不断加速

在减排目标下,欧盟及欧洲各国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加速充电桩建设。在欧洲市场,自2019年起,英国政府宣布将投资 3 亿英镑用于环保交通方式, 法国于2020 年宣布将利用1亿欧元投资建设充电桩;2021 年 7 月 14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名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 公里就有1 座电动汽车充电站;2022 年来,欧洲各国家更是纷纷出台具体政策, 包括对商用充电桩、家庭充电桩的建设补贴,补贴力度约可覆盖充电桩的建设和安装费用, 积极促进消费者购买充电桩。

欧洲电动化持续推进,多国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欧洲2022 年前三季度电动车销量达 164.3 万辆,同比增加 7.2%。考虑到 2022 年欧洲市场电动化趋势持续推进,我们预计欧洲市场 2022-2023 年电动车销量分别实现 209/243 万辆,同比+10%/+16%,充电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绝大多数国家充电桩数量偏少。欧洲多国推出户用电站激励与商业电站激励政策,大力推动充电桩建设。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 奥地利、瑞典等十五个国家相继推出对户用及商业充电站的激励政策。

20230518093.jpeg

欧洲充电桩增速明显滞后,公共车桩比较高。2020 和 2021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别为246、437 万辆,同比+77.3%、+48.0%;电动车的渗透率快速上升,配套的充电桩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但欧洲充电桩增速明显滞后于新能源车销量,公共车桩比较高,2020 年和2021年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 27、36 万台,同比+29.2%、+29.9%,增速明显低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据此测算欧洲 2020 和 2021 年公共车桩比分别为 9.0、12.3,处于较高水平。

政策推动下欧洲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将极大带动充电桩需求。2021 年欧洲充电桩保有量约 36 万根,市场新增规模约 4.7 亿美元。 预计 2025 年欧洲充电桩市场新增规模有望达到37亿美元,增长速度维持较高水平,市场空间广阔。

美国补贴力度空前,大力刺激需求。在美国市场,2021 年11 月,参议院正式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计划投入 75 亿美元用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2022 年9 月14 日,拜登在底特律车展宣布批准第一批 9 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资金,用于在 35 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且自2022年 8 月起, 美国各州纷纷加速对住宅和商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给予建设补贴, 加快落实充电桩的建设。家用交流桩单站补贴金额集中在 200-500 美元; 公用交流桩补贴更高, 集中在3000-6000美元,补贴金额可覆盖 40%-50%购桩充电, 大力促进消费者购买充电桩。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几年,欧美地区充电桩将迎来加速建设期。

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需求迎来快速增长。特斯拉推动美国市场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新能源车发展明显落后。截至2021年底,美国新能源车充电桩保有量 11.3 万台,而新能源车保有量 202.0 万台,车桩比高达15.9,充电桩配套建设明显不足。拜登政府通过 NEVI 计划,推动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2030 年前建立由50万座充电站组成的全国网络,新标准从充电速度、用户覆盖、互通性、支付系统、定价等多方面作出规定。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加上政策大力支持将极大推动充电桩需求快速增长。此外,美国新能源车产销快速增长,2021 年新能源车销量 65.2 万辆,到 2025 年预计将达到307万辆,CAGR为36.6%,新能源车保有量将达到 906 万辆。充电桩是新能源车补能的重要基础设施,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上升必须同步配套充电桩,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

20230518094.jpeg

美国充电桩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广阔。2021 年美国充电桩市场总规模较小,约1.8 亿美元,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充电桩配套建设需求,预计2025年全国充电桩市场总规模将达 27.8 亿美元,CAGR 高达 70%,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市场的空间广阔。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chdzw 发表于 2023-5-19 18:03:12 | 阅读全部
2. 构建新能源车市场的最后一环,制造部分更看重模块技术,整桩则考虑认证和渠道壁垒

2.1. 充电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能方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实现补能,充电模式已成为当前广泛应用的补能方式。换电模式是在换电站将新能源车电池进行更换,目前典型代表车企是蔚来,对于车型类型较少、电池系统规格较为单一的主机厂,换电模式具备一定应用前景;二是充电模式,在电动车发展之初,充电模式就凭借技术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首要发展的补能方式。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充电桩充电完成补能,按照不同的充电技术分类,充电模式可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随着特斯拉 model 系列电动车成功占据市场,直接引领了以充电为主要模式的电动车补能方式,目前绝大多数的新能源车都是通过充电方式来补充电能。

充电模式主要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快充升级趋势明确。交流慢充是指直接用电网220V 交流电连接车辆进行充电,但动力电池是 350V 以上的直流电,所以需要通过车载充电机(OBC)实现直流/交流的逆变和升压,受制于车内空间比较小,车载充电装置也不能太大,冷却系统比较难做,所以通过交流电桩充电的方式补能速度比较慢,常用于居民小区、一些公共场所、停车场等。直流快充是指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通过内置的整流器,可以直接将输出的电流转换成直流电给汽车电池充电,而且由于无空间的限制,整流器的功率可以做得更大,充电效率更高,故一般安装在高速公路沿线充电站、少部分公共场所、快充站等。随着电动车续航里程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补能速度提出更高的需求,2012 年特斯拉推出了Supercharge超级快充技术,充电功率从 90kW 的 V1 迭代升级到 250kW 的V3,极大减少了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其他电动车厂家也相继推出各自的快充技术,快充升级的趋势清晰明确。

20230518095.jpeg

充电桩产业链主要构成包括: 1)上游:主要为充电桩设备元器件供应商,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监控计量设备、充电枪、充电线缆、主控制器、通信模块及其他零部件。其中,充电模块应用于直流充电设备,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代表企业有优优绿能、通合科技、许继电气、科士达、英可瑞、沃尔核材等。 2)中游:主要为为充电桩整桩制造企业以及运营商环节,二者存在一定业务重合,很多主流的充电桩企业采取“生产+运营”一体化模式。代表企业有盛弘股份、绿能慧充、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公牛集团等企业。 3)下游:主要是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为主。代表企业有蔚来、特斯拉、比亚迪、东方电子、施耐德电气、上汽集团等企业。

2.2. 零部件环节同质化程度较高,充电模块是核心零部件

充电桩的零部件主要包括:充电模块、交流配电单元、监控单元、防雷单元、熔断器、继电器,外部结构包括充电枪高压绝缘检测板、显示屏等。其中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模块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充电桩的输出能力。交流慢充桩不需要进行直流转换,是将电网输入的220V交流电通过核心部件转换成可供车载充电机 OBC 输入的交流电,因为不涉及DC/AC转换,所以不需要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内部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也比较低。直流快充桩功率大且多采用双枪充电,结构更加复杂。直流快充是将三相交流电经过AC/DC模块的转化变成可以直接为电动车锂电池充电的高压直流电,核心部件就是 AC/DC 转化器、APFC和整流器等模块。同时由于需要双枪输出,其内部接触器、熔断器、控制电路等使用量都明显增加,成本大幅高于普通的交流慢充桩。

20230518096.jpeg

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是充电模块,被誉为直流充电设备的“心脏”。充电模块又称功率模块,对电能起到控制、转换的作用,其性能不仅直接影响直流充电设备的整体性能,同样也关联着充电安全等问题,是充电桩行业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核心产品。充电模块核心技术壁垒在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技术创新能力、嵌入式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电气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及大功率散热技术的结构设计能力和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化能力。充电模块内部结构复杂,单个产品内含超过2,500个元器件,拓扑结构的设计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效率和性能,散热结构设计则决定了产品的散热效率,具有较高技术门槛。 快充/超充桩要求更大功率的充电模块,推动充电模块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充电桩的快充能力主要是通过高压化来实现大功率的电能输出,这对充电模块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数量也有所增加。随着功率等级的提升,充电模块的内部结构设计难度和内部原件集成化难度不断增大,在保证充电模块能够适配高电压平台的同时也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充电模块厂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模块的技术门槛。

充电模块在整个充电桩的成本中占比最高约为 41%,其次是充电枪线。充电模块内部结构复杂,是影响充电桩性能的重要部件,成本占充电桩建设总成本的41%左右。充电枪线的占比在 20%左右,是第二大成本来源,并且大功率推动风冷向液冷转变,价值量进一步提升,热管理是市场空间弹性较大的环节。充电模块内含元器件众多,主要包括:功率器件、电容电感、传感器和 PCB、DSP 芯片、结构件。

上游同质化程度较高,充电模块竞争格局相对较好。新能源车充电桩上游环节大部分元器件成熟度高,充电桩主要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电气产品,制作技术难度小,企业之间同质性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充电模块是上游元器件中最重要的环节,具备一定技术壁垒,价值量占比最大,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头部厂商市占率优势明显,目前国内模块市场主流企业包括第一梯队英飞源、华为、优优绿能、特来电,以及盛弘、英可瑞、麦格米特、通合、永联等。2021年行业 CR5 超过 70%,市场集中稳定,其中,英飞源市占率从2017 年的11%上升至2021年的 31%,头部优势地位不断提升。

20230518097.jpeg

充电枪线在直流桩中成本占比达到 20%,在交流桩及液冷直流桩中的占比更高。而大功率充电桩需要液冷散热,随着 XFC 等超充桩的逐步增加,液冷散热有望成为未来直流充电桩市场主流的热管理方式之一。目前国内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沃尔核材、永贵电器、中航光电、日丰股份等均已经逐步取得技术突破。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供应链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国内企业料将随着产品的放量而具备成本优势。且国内厂商有充分的技术和专利储备,技术和专利方面的壁垒相对较小。未来液冷充电枪线的出海机会值得持续关注。

2.3. 整桩环节国内格局基本稳定,海外认证壁垒高

2.3.1. 国内:充电桩设备企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我国充电桩设备企业可以分为三大类,但竞争优势各不相同。第一类是国网、南网体系内的充电桩设备商,如国电南瑞、国电南自、许继电气、国网普瑞、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等;第二类是同时兼具充电桩设备生产和充电站运营的厂商,如特锐德(特来电)、万帮德和(星星充电)、上海普天、万马股份等;第三类是专业的充电站设备生产商,如盛弘股份、科陆电子、特锐德、科士达、和顺电气、中恒电气等。但各家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各不相同,国网、南网依托自身电网基础设施的优势,普天依托央企身份带来的资源优势,在大规模公共桩建设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股份等民营运营商大多依靠于电力设备制造的母公司,同时向上下游延伸,意图打通全产业链。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整车企业运营充电桩主要为了配合汽车销售,自建充电桩,吸引购车。

充电桩环节国内格局基本稳定,面向民营充电运营商和车企的充电桩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国内充电桩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稳定的格局,具体可以分为网内和网外两大市场。网内市场主要是国网、南网的公共充电桩集中招标,市场空间大但毛利率较低,国网、南网体系的充电桩公司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国普天等。在 2021 年国网充电桩招标中,国网体系公司和许继电气等央国企背景公司中标金额占比约31%。网外市场主要是民营充电站,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股份等民营运营商大多依靠于电力设备制造的母公司实现充电桩的自供。国内的充电桩市场毛利率相比国外低,主要是国内市场竞争者多,市场化程度高。国内充电桩设备企业的毛利率受到市场结构的影响,国网、南网招标的公共桩毛利率大幅低于民营充电站项目。以许继电气为例,其充电桩主要参与国网招标充电桩项目,毛利率水平逐年降低,从 2017 年的 20.0%下降至2021 年仅5.9%。而其他主要面向民营充电运营商和车企等客户的充电桩设备厂家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大致区间在20%-35%,盛弘股份由于包含了充电桩模块,2021 年毛利率水平在36.12%,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

20230518098.jpeg

2.3.2. 国外:海外认证壁垒高,更关注渠道开拓

欧美市场往往将充电桩视为一个人机交互终端而不是单纯的电气设备。在支付安全、信息安全、软件平台、售后保障等方面赋予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电气设备和壳体外,国内市场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系统相对简单;但是欧美市场,尤其是欧洲部分地区仍旧以现金为主要的日常生活消费媒介,往往需要额外的通讯模块、开放充电协议、射频识别、信用卡读取器等,同时,作为计费终端,对电力、费用等方面的计量更加严苛。充电桩从单纯的电气部件转换为操作终端,对厂商综合整合能力,乃至于品牌力的要求提高,因此目前欧美的充电供应商仍以西门子、ABB等传统电气巨头为主导,国内厂商在寻求通过代工的模式进入。

海外认证体系严格,周期较长。国际的充电桩标准遵从IEC 体系,和国内的充电桩所采用的通信标准和认证有所不同,且更加严格。目前主要需要关注的行业标准分别为欧标CE认证和美标 UL 认证。其中 CE 认证是强制认证,通常在 4-6 周内完成,成本可达到50-60万元,主要的适用区域是欧盟成员国,同时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大多采用CE认证标准。UL认证是充电桩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认证标准之一,其相对于CE 认证的周期更长,费用更高。海外地区充电桩认证严格,接口标准各不相同。海外对充电桩标准要求严格且各不相同,例如欧盟的 CE、美国的 FCC 等都属于强制认证,获得这些本土化的认证许可是中国充电桩企业实现成功出海的首要壁垒。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充电桩接口标准也各不相同,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个充电桩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国标 GB/T、CCS1 美标(combo/Type1)、CCS2欧标(combo/Type 2)、日本标准 CHAdeMO,此外特斯拉有自己单独的充电接口标准。率先获得海外本土化标准认证以及满足接口标准的中国企业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海外本土化不足,渠道品牌建设滞后是主要痛点。充电桩具备鲜明的to C特征,涉及了电能的计量、人机交互、在线支付、通讯等多环节。国内充电桩企业和海外企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在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人力成本更高,国产企业由于售后体系建设不足,产品稳定性相对不足,其充电桩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并无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电力计量等相关法规对于充电桩软件系统的信息安全和计费信息透明要求非常苛刻,而国内充电桩企业往往对这一方面重视度相对不足,较难获得当地运营商的认可;同时,作为靠近的C端产品,与欧美市场耕耘百年的电气龙头企业 ABB、西门子等相比,品牌力的不足也成为大多数厂商突破的难点之一。

20230518099.jpeg

国内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实现出海业务拓展。1)OEM 方式进入海外设备供应商是最基础的方式之一,对于生产能力强,但是海外布局积累有限的国内企业而言,代工模式进入海外市场可以规避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劣势,直接绑定大客户,锁定下游需求,并且为后续试产积累经验和客户资源基础,代表性企业有炬华科技。2)利用已有业务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横向拓展也是一种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如电能质量管理龙头厂商盛弘股份较早布局充电桩,利用储能业务渠道基础,开拓欧洲大运营商客户;汽车检测厂商道通科技,利用汽车检测积累的客户资源开拓充电桩海外市场。3)此外,还有其他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厂商,包括以星星充电为代表的一体化企业,遵循和国内相近的模式,兼顾运营和设备两端,通过运营开拓市场,同步带动设备销售;以英杰电气为代表的电商销售模式,将充电桩作为纯粹消费品,通过电商渠道直接向终端消费者进行销售。

2.4. 运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我国充电运营服务商可以分为三大类,不同运营模式各有优劣。第一类是以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为代表的资产型运营商,专注于自有资产运营,并与其他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以实现用户端的流量互补;第二类是以能链智电、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商,通过第三方充电网络连接用户及资产型充电运营商;第三类是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车企充电运营商,为自有车主提供公共充电服务。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运营商地位难撼动。从总量上看,国内公共充电运营商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呈现高度集中状态,行业 CR5 常年保持 70%以上,CR10 保持在80%以上。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等运营商充电桩运营市占率排名靠前,龙头特来电、星星充电市占率在 20%左右,地位保持稳定。集中度趋于稳定且集中,头部运营商地位难撼动。

20230518100.jpeg

充电运营行业主要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竞争壁垒,马太效应显著。充电桩运营行业龙头先发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

1)资金:充电站运营属于重资产运营行业,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胡龙、王志会、谭杰仁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盈利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测算:1kW 功率的投资规模约在 3000-5000 元之间,成规模的充电场站投资额均在百万元以上级别,龙头运营商规模大,融资渠道通畅;

2)场地:充电桩天然具备强排他属性,一旦在特定的物理场地内进行充电桩投建,竞争对手便无法在该区域内安装其他充电桩,考虑到充电桩的使用年限一般在 5-10 年,因此物理场地的排他性持续时间较长,龙头运营商前期“圈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好场地,新进入者后续难以替代。

3)电网容量:随着充电功率的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会对电网容量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一定区域内充电桩建设、运营的数量和功率存在上限,同时电网扩容需要增大前期投入以及获得政府相关部门审批许可,先进入者往往具备较强的电网容量垄断性。

4)数据资源:充电网是用户、车辆、能源的数据入口,龙头运营商入局较早,经过多年的充电运营平台建设,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粘性客户以及充电数据资源,有望受益数据资源带来的创新盈利模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chdzw 发表于 2023-5-19 18:06:15 | 阅读全部
3. 关注具有客户渠道、技术先发优势企业,海外市场突破带来盈利弹性

3.1. 中国桩企具有性价比优势,出海有望获得较大量利弹性


中国企业具有性价比优势,出海有望获得较大的量利弹性。从量来看,伴随海外充电桩进入加速建设期,尤其欧美市场充电桩需求缺口巨大,在欧美本土充电桩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有望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打开欧美市场,实现充电桩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利润空间来看,欧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充电桩产品价格较高,中国充电桩企业能够获得较好的利润水平。从产业调研数据来看,欧标比国标价格高2 倍,美标比欧标价格高10%;直流产品 180kW 国内售价 5-6 万元,欧标售价 14-15 万元,美标售价15-16 万元,剔除各种费用后,外销的毛利率仍然显著高于国内,这一点从优优绿能披露的招股书中得到了验证,优优绿能的外销毛利率保持在 40%以上的水平,内销毛利率水平在20%左右。此外,从技术来看,目前海外主要以交流桩为主,直流桩功率普遍在 43-150kW,而国内超充桩功率已达到480kW(如小鹏 S4 超快充桩)、充电技术上具备领先性。

技术成本优势下,国内充电桩企业有望享受出海红利。美国市场对充电桩空前力度的补贴有望显著激发公共桩建设热情,短期看,国内公桩企业受本土化制造要求,无法直接出口或代工,后续待法案细则落地、未来国内桩企考虑出口产品与本土产品性价比,仍有可能代工出海、享受美国公桩建设放量红利。此外,美国私桩建设受到 IRA 税收抵免激励,且无本土化要求,我们认为国内企业仍有提供私桩代工的机会,甚至可以考虑构建美国本土销售渠道、直接销售自有品牌。欧洲市场公共充电桩建设受益于各国补贴政策,且无本土化要求,国内桩企有望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出海替代,为 ABB、西门子、施耐德等提供代工,充电模块供应商同样有望出海供货。此外,英国、德国等国家同样对私桩给予补贴,国内桩企可以通过代工或自有品牌出货。 中国充电桩企业海外认证加速,有望获得高量利弹性。2022 年以来,国内主要充电桩企业纷纷加速海外标准认证,开拓海外市场。例如,2022 年盛弘股份与英国石油集团(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炬华科技面向欧洲和美国市场开发的充电桩产品已经通过 CE、ETL 等标准认证,通过代工的方式为海外厂商提供配套的电源模块;绿能慧充目前已有部分产品通过欧盟 CE 认证,2022 年已收到小批量来自欧洲市场的订单。

3.2. 拥有客户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快速放量

从渠道类型来看,可分为大型 B 端、小型 B 端和 C 端市场。大型B端客户包括各个国家的电网公司、地方能源公司、车企等;小型 B 端主要是客户运营商;C端则是直接向消费者供货。就国内市场而言,国网、南网体系内充电桩设备上有望受益于电网基础设施带来的资源优势,在大规模公共桩建设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就海外市场而言,能源公司等大型B端客户有转型需求,具备资金、场地等优势,后续有望成为投建主力,海外大B 客户相比小型B端和C端客户更为优质稳定。

大 B 客户相比小 B 端和 C 端客户更为优质稳定,能否切入其供应链成为国内桩企抢占先机的核心。大型 B 端客户对技术和认证要求较高,资金实力较强,看重供应商的稳定供货能力与即时响应能力(售后),并能够接受较长的投资回收期,此类客户业态类似大储,供应商需具备足够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壁垒在于供应链认证和持续供货能力;而小型B端客户与C端用户则类似工商业储能与户储,其中小型 B 端客户多为运营商、整体格局趋于分散,更加考验供应商对渠道的挖掘和拓展能力,而 C 端用户主要通过线上、线下商场等渠道购桩,除铺设渠道外、品牌力也对客户选择有一定影响。大型 B 端客户认证壁垒高、更加看中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保供能力,且其订单周期相较更长,因此该细分赛道竞争格局相对更优,率先切入大 B 客户供应链的桩企有望在享受公桩建设放量红利下仍保持较好盈利。

对于零部件和桩企而言,拥有海外客户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快速放量。各家客户渠道类型也有所差距,如盛弘股份在欧洲市场主要与大 B 客户BP、壳牌、德国电网、法国电网,以及小 B 客户德国 Elexon、英国 Rolec 达成合作;道通科技在美国市场大B客户包括内华达州电力公司,小 B 客户主要为运营商 Evgo,欧洲市场主要为第三方运营商小B客户;炬华科技主要是通过 Costco、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面向美国 C 端客户。此外获得海外市场认证、渠道拓展领先的国内企业同样有望在需求高增长阶段享受红利,如英杰电气、科士达、绿能慧充、通合科技、欧陆通等。

3.3. 技术先发优势:高压快充、柔性充电等技术值得关注

高电压是实现大功率快充的主流方式,多家车企积极推进800V 平台和车型上市。800V电压平台可以使快充功率突破至 350kW,实现 6C 到 8C 充电,除了充电功率大幅提高外,由于电流小散热少,能支持快充的时间也更长,可在 SOC 10%-50%内均以250kW以上功率充电。海内外多家车企积极推动 800V 平台和车型上市,特斯拉Model 3 是大电流的代表,随着保时捷 2019 年推出 Taycan,首次在纯电车上搭载 800V 充电平台,随后包括现代IONIQ5/6、广汽埃安 V Plus、奥迪 e-tron GT、奥迪 RS e-tron GT、比亚迪元Plus、起亚EV6、小鹏G9等 14 款 800V 车型已量产上市。

20230518101.jpeg

高压快充预计未来会成为主流,有望带动产业链价值量提升。目前充电桩多为400V,若采用 800V 替代 400V,高压系统对应有两种升级方案,一种为充电采用800V部件,用电维持400V 部件,这种方案不需要压缩机、PTC 等重新适配,成本较低;另一种全系高压架构,即充电、用电均采用 800V 部件,这种方案效率更高,随着供应链整体升级,高压部件成本降低,预计 2023 年后,全系高压结构将成为未来主流。若升级充电桩,则充电枪、接触器、线束、熔丝等都需要提升耐压等级,如果工作电流也增加,那么还需要增加底部电扇,桩内采用循环液冷,在车身加配 DC/DC 升压模块,受益于高压快充大趋势,充电桩产业链有望通过技术升级增加价值量提升市场空间。 柔性充电是指多个超充桩共享功率池,根据充电汽车数量、SOC以及电网负荷动态调整充电负荷,除功率池完全满载的情况下,这一模式可以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超充服务,相较于前一种模式缩短充电时间,提升充电体验。

随着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发展、柔性直流的发展、充电应用场景的复杂化、欧美等海外市场对充电桩品质的严格要求,充电桩生产和运营企业对充电模块的品质要求也将逐渐提升,这些在市场上已经取得先发优势的技术型龙头企业、对新兴技术有所布局的厂商未来将会不断受益。

4.重点公司分析

4.1. 零部件


通合科技:国内充电模块领先者,远销海外资质丰富。公司2007 年接到世博会订单正式进入新能源车领域,是中国最早进入充电模块领域的领导者。产品从2007 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八代更迭,持续打造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充电模块产品,响应主流市场需求快速推出了符合国网“六统一”标准的 20kW 产品和针对网外市场 30kW、40kW产品。2022年公司推出高性价比 40kW 高电压宽恒功率产品,和 2021 年推出的 40kW高电压宽恒功率产品形成高低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客户以国网、国内桩企为主,模块产品也已取得欧洲CE标准认证,预计 2023 年将通过美国 UL 标准认证。 欧陆通:开关电源厂商切入充电桩模块,兼具风冷和液冷。公司专注于开关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源适配器、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和动力电池充电器等。目前公司发布的充电模块产品由全资子公司上海安世博自主研发及生产,采用碳化硅技术设计,符合国际欧规、美规等严苛 EMI/EMC 等规格要求。公司兼具风冷和液冷模块产品,目前已经完成电源所有的认证,有望后续逐步获得批量订单。

英可瑞:老牌模块公司,海外产品处于前期推广阶段。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核心部件供应商,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通信电源模块及系统,工业定制电源产品等,公司未来将继续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先进装备。公司直流充电电源模块已形成产品系列化,功率等级范围:3KW-30KW,电压输出范围 DC24V-1000V,冷却方式包含风冷及液冷模式,电源产品能满足多数充电系统及充电应用场景的配置要求,海外产品目前处于前期推广阶段,后续空间广阔。优优绿能:大功率快充产品领导者,海外市场迎增长。优优绿能成立于2015年,推出了国内首款一体化 15kW 充电模块。2017 年公司制定了大功率快充的产品战略,2018年国内首推 30kW 产品,2019 年推出 30kW 150V-1000V 高电压充电模块,目前最新产品UR100040-SW具备超高功率密度,业内第一。海外市场在 2020 年也开始了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跟全球排名前三的充电桩企业也进行了战略合作,在全球各个地方所铺设的充电桩里面,内部核心模块大部分用的优优绿能产品。其中,公司是德国英飞凌国内唯一合作伙伴,产品认证充分。

4.2. 整桩及运营

香山股份:大众 MEB 平台首批国内独家供应商,同时已通过欧洲资质认证,充电桩出海有望放量。公司是中国衡器行业领跑者,是全球领先、规模最大的家用衡器制造商之一,开拓充电桩及汽车智能座舱部件业务。公司作为大众 MEB 平台首批国内独家供应商,同时已通过欧洲资质认证,正在开拓中,处于发展前期,美国市场也在同步进展中。随着大众集团电动化转型逐渐深入及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充电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的智能座舱部件产品长期配套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海外知名主机厂,并覆盖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相关客户对智能座舱部件需求旺盛。

道通科技:通过海外认证,欧标充电桩已形成实际销售。道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汽车后市场诊断设备及汽车电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基于电池检测技术的积累,切入充电桩领域。公司充电桩产品非常丰富,覆盖 7kW、10kW和12kW交流,20kW、120kW、240kW、360kW 和 480kW 直流产品。公司深耕海外市场,坚持高端化路线,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欧美汽车后市场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因此凭借公司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品牌积累、中国企业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充电桩产品突出的性能优势,快速通过了海外多国认证,包括美国 UL、CSA、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认证及欧盟CE、UKCA、MID认证等。在线下销售,公司充电桩已在多国实现了销售突破,陆续取得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多国订单并逐步实现交付。在线上销售,2022 年 6 月,公司交流充电桩产品登陆全球主流电商亚马逊美国站,目前该品类冲进该类目前 5 名。

炬华科技:充电桩技术积累雄厚,欧美双认证助力出海布局。公司于2006年4月成立,主业为国内电网公司、工商业企业提供智能电表及采集系统,表计进入新一代更换周期;充电桩业务归属于“物联网系统智能配用电产品及系统板块”,目前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充电桩业务矩阵齐全,充电模块以自主研发为主外购为辅。智能配用电产品及系统涵盖电动汽车充电桩及系统、智能电气。充电桩产品涵盖交流充电桩、三相直流充电桩、分体式充电桩、一体式直流充电桩等,交流充电桩为主要产品。公司海外销售毛利较高,主要以贴牌代工为主。充电桩业务目前国内的收入约为五千万,未来业务的重心在海外欧美地区。公司积极开拓美国和欧洲市场,目前有望与美国大型商超企业达成合作,为其代工家用交流充电桩产品,预计海外销售价格约为 250-270 美金,利润率水平较好。

盛弘股份:充电桩产品覆盖广泛,积极布局欧美市场。盛弘股份成立于2007年,是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本身是电力电子平台型企业,SVG、储能 PCS、充电桩等业务技术上相通且互补。公司于 2011 年研制推出充电桩模块,后续推出的直流充电桩采用有源 APFC 技术进行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使得系统效率达到95%以上,功率因数达到 0.99,且无需安装额外的电能治理设备即可保证充电站的使用安全。公司公司22KW 欧标交流充电桩已完成海外认证,成功开拓欧洲新能源交流桩B端和C端市场,目前产品已面向壳牌、BP、道达尔等运营商集中式快充站销售。2021 年公司盛弘股份与BP集团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 BP 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产品的技术及安规完全符合海内外标准,获得了海内外用户的一致认可。

星云股份:锂电检测设备龙头,子公司时代星云开拓充电桩业务。公司于2019年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时代星云,公司对时代星云持股比例为 10%。在充电桩领域,公司推出星云系列直流充电桩、星云共享家用充电桩等产品并已逐渐推广销售。时代星云推出光储充检超充站,最高支持 1000V 电压,构建充电服务新生态。公司为超充站提供储能变流器、DC/DC直流变换器、快充桩、电池检测模块等产品。目前超充站已在上海、宁德、福州等多个城市落地建设。。 绿能慧充:公司产品种类齐全已获欧标认证,海外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公司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由子公司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来开展。公司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品类齐全,覆盖7-720kW 功率段。同时,公司也已实现充电模块自研自产,相继于2017 年推出15kW和20kW充电模块,2019 年推出可适配 30-720kW 系列充电系统的30kW模块,2021年研发40kW模块。公司目前战略客户包含电网公司、小桔、西咸城投集团、壳牌、BP等,2022年60kW、120/180kW 欧标一体式直流充电机已获欧盟 CE 认证,为出海提供了必备条件。

特锐德:国内充电桩运营龙头,子公司特来电国内充电桩保有量第一名。公司成立于2004年,2009 年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业务涵盖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充电生态网、新能源微网三大领域。2014 年成立子公司特来电,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经过多年发展,特来电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充电桩领域的龙头,其与路特斯、宝马、东风日产、高合汽车、长安、广州巨湾等车企及生态链企业在大功率液冷设备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截至 2023 年 4 月 21 日,公司充电桩保有量达 37.7 万个,全国排名第一,覆盖全国350 座城市。特锐德还在持续推进特来电的分拆上市工作,项目仍在进行中。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来源: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宝证券,胡鸿宇
2023-05-18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