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待进一步破解
chdzw 发表于:2023-6-27 12:03: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89
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待进一步破解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达到5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左右;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超过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另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7。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爆发式增长背后,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交出“亮眼”答卷。如今,与新能源汽车补能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也成为百姓化解“充电焦虑”“里程焦虑”的“关键小事”。

“建桩难”“用桩难” 有望进一步改善

“小区里地面车位不让随意安装充电桩,只有有地下车库车位的车主才能安装,多次与物业协商未果,现在充电只能去家附近‘打游击’。”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高高兴兴买了电动汽车,但没想到充电却成了一件烦心事,“时常会遇到车多排队及燃油车占位导致充电桩不够用的情况,很头疼。”

不光在北京,“买车容易充电难”成为了全国各居民小区的一个“顽疾”。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仍有12.4%的消费者遇到了充电桩安装难问题。

对于小区这“桩”难题,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勇表示,应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地方政府出台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实施细则,确保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安装条件。老小区以“一桩多车”共享为原则,将共享充电设施建设列入小区综合改造范围。

现阶段,国家能源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居住社区、公路沿线、内部停车场等充电设施建设场景,明确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设运营要求,提升了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一系列顶层设计加速推进,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厘清了思路。

“随着车辆的快速增加,充电需求的稳步提升加上技术路线的进一步明确,充电设施的技术选型和布局将越来越合理,充电也将越来越便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主任刘锴表示。

此外,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将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

与此同时,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可以预见,“建桩难”“用桩难”问题有望进一步改善。

提升性能 化解焦虑难题

除了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能保障,动力电池的自身发展也是“满电”出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前,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的同时,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也实现了突破,逐渐形成以纯电驱动为主的多技术路线态势。但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动力电池仍有许多“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

在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普遍存在电池续航里程“不自信”,虚标、缩水等问题已成为行业顽疾。尤其是低温季节,续航里程缩水更加严重,百姓出行普遍面临“里程焦虑”。

“我这辆纯电动汽车,官方标明的续航里程是475千米。我开了将近一年,跑了10万多千米,现在每天早上充满电也就能到460千米左右。冬天全天开暖风,最多也就能跑250~260千米,一天也就能挣400多元。”网约车司机厉先生告诉记者,“有时遇到行程比较远的乘客,接完这一单,下一单就不敢轻易接了。”

相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网约车司机的“里程焦虑”更为严重。记者在北京调查走访时发现,网约车司机接单数量普遍受到充电因素影响,不仅是充电等待时长影响接单数量,还有因自身车辆里程普遍缩水引发焦虑。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新能源网约车司机在续航还有50千米时,就开始严重担心“掉电”问题,只剩20千米时,就会表现出极度焦虑。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存在缩水,实际里程达成率在70%~80%就算优秀。更有测评结果显示,60余款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续航达成率仅为48.5%,平均缩水率超过50%。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特性,续航里程会因为温度、用车习惯出现缩水情况。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还需要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应在高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和快充、超充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有两个,一是解决超充的问题,5~15分钟充80%的电;另外解决能量密度的问题,动力电池的重量要与油箱的重量一样轻。”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是业内关注的重点。

业内普遍认为,平衡好能量密度和性能的关系是发展高能量高安全电池的关键。相较于液态及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需要把全部原理改变,还有较多的技术难点亟待解决。而半固态电池与原有电池机理改变不大,是一种安全技术,同样需要研究推广。现有液态体系也有很大进步空间,随着对热失控机理的认识逐渐深刻,已经可以通过热控制的方式解决安全问题。

对于未来电池发展方向,田玉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以及车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来源:电桩网
2023.06.26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