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桩行业专题报告:充电运营专题分析
chdzw 发表于:2023-5-8 23:49: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55
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桩行业专题报告:充电运营专题分析

1. 充电运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充电运营服务商在充电桩产业链处于中下游环节


上游:主要为充电桩设备元器件供应商,包括充电模块、功率器件、接触器、变压器、连接器等,代表企业有许继电气、 科士达、英可瑞、沃尔核材等。 中游:充电桩生产和运营方存在业务重合部分,很多主流的充电桩企业采取“生产+运营”一体化模式,代表企业有盛弘 股份、绿能慧充、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公牛集团等。 下游:主要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为主,代表企业有比亚迪、特斯拉、东方电子、施耐德电气等。

20230508501001.jpeg

充电桩保有量持续提升,车桩比逐渐下降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数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而不断增加。 车桩比是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保有量之比,是衡量充电桩能否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指标,车桩比越低, 代表充电桩供给更加充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加便利。 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521万台,车桩比为2.5,较2015年11.6大幅下降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提升,带来市场规模提升

根据GGII数据,2020-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单车电池装机量分别为46.1/47.3/51.4kWh,有显著提升,主要受长续航 需求驱动所致。 目前,充电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充电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均和充电电量呈正比,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 车带电量的逐步提升,充电运服务收入规模有望得到大幅增长。

行业空间:预计到2027年充电运营市场空间达2981亿元

行业空间:预计到2027年充电运营市场空间达2981亿元,对应2022-27年CAGR达48%。

2. 盈利模式:目前以收取电费和服务费为主,充电桩时间利用率是盈利核心

充电定价公式“电价=电费+服务费”


我们以市场主流的充电运营商星星充电和特来电为例,目前二者的充电电价均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构成:以同样时间段为例(15:00-18:00),星星充电(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燕莎友谊商城)的充电电价(原价)为 1.4265元/kWh,其中电费为0.8265元/kWh,服务费为0.6元/kWh;特来电(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北区) 的充电电价为1.6469元/kWh,其中电费为0.8469元/kWh,服务费为0.8元/kWh。

时间利用率是影响充电运营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单桩利用效率的提升是提高充电桩利润和缩短投资回收期的核心因素。我们对充电桩单桩利用效率和度电服务费进行敏 感性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对单桩利润的影响:假设度电服务费保持0.5元/kWh不变,当单桩利用效率从6%提升至10%时,单桩利润则从-0.20万 元提升至0.59万元;平均单桩效率每提升1%,利润增长0.20万元。 对投资回收期的影响:假设度电服务费保持0.5元/kWh不变,当单桩利用效率从6%提升至10%时,投资回收期从15年下 降至5年,显著小于设备可使用年限(10年左右)。

3. 竞争壁垒:资金、场地、电网容量、数据资源构筑壁垒,龙头运营商优势显著

壁垒总结


充电运营行业主要存在资金、物理场地、电网容量、数据资源四大主要壁垒,龙头企业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显著,且难 以被新进入者追赶,有望在行业竞争中持续保持的领先优势。

资金壁垒:充电运营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回收周期长

充电站运营属于重资产运营行业,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 根据胡龙、王志会、谭杰仁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盈利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的测算,在四种充电站场景下(小 型-公交、大型-公交、小型-乘用、大型-乘用),前期投资费用均在百万元级别。以大型-乘用车充电站为例,其中充电设备投资占比约30%,配网设备投资占比27%,建筑安装费占比36%,其他费用 占比7%。

头部运营商融资渠道通畅,更具备资金优势 。 以充电运营商头部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例,其中: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是上市企业,融资手段丰富,2014年以来, 公司陆续通过定增、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可转债等方式募集资金,同时陆续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对特来电进行增资;星 星充电属于未上市公司,2020年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8.55亿元,2021年完成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投后估 值达155亿元 。我们认为,在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充电运营行业,具备较大充电资产规模的头部运营商融资手段更 加丰富,融资渠道更加通常,相较于中小运营商企业更具备资金优势

物理场地壁垒:天然具备强排他性,城市公桩密度提升有限

充电桩的建设天然就具备强排他的属性:某运营商一旦在特定的物理场地内进行充电桩投建,其竞争对手将无法在同一 区域内安装其他充电桩;考虑到充电桩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10年内,因此充电桩物理场地的排他性持续时间较长。考虑到 运营商采用场地租赁的方式,即使租赁到期,凭借多年的合作经验和客户服务黏性,预计原有运营商续约可能性更高。 在充电桩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多数城市的充电桩规模逐渐提升,城市空间已经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存量发展阶段。根据中 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数据,目前,城市的公共车桩比和公用充 电桩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超过半数的城市车公桩比在6以内并且公用桩密度不超过20台/平方公里。这说明, 即使车桩比下降,但一定区域内可供建设充电桩的数量有限,公桩密度难以提升,体现出充电桩建设较强的场地壁垒属性。

当前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覆盖率超70%,超大城市超90%,充电桩可“圈”之地有限。《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 设施监测报告》中用“公用桩覆盖率”指标去衡量中心城区公用桩服务能力,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公用桩900米半径覆盖 的建设用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中 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32座样本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为73.3%,其中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公用桩覆 盖率超90%。城市规模越大,中心城区公用桩的覆盖率越高。因此,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尤其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可供 覆盖的充电桩建设范围有限。

电网容量壁垒:考虑电网容量,充电站建设运营规模受限

伴随着充电桩建设数量和充电功率的大幅提升,电动车充电对电网容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充电桩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 1)加大负荷峰谷差距,导致线路重载和变压器负载。电动车充电行为通常与居民日常负荷曲线高度重合,会造成峰上加 峰,导致峰谷差距加大。负荷高峰会严重影响供电的安全与平稳,需要改进线路与变压器,电网要多花额外的成本铺设新 的馈线与添置变压器;由于峰谷差巨大,尖峰负荷时间短、幅度高,导致配电网资源闲置成本高,设备使用率偏低。 2)电压偏移与电压越限。供电系统由于负荷变化,系统中各节点电压随之改变,偏离系统电压额定值,即电压偏移,会 影响电能质量。由于充电桩充电瞬时功率大,容易引起电压偏移加大,甚至超过规定限值,即电压越限,影响配电网安全。 考虑到对电网容量的冲击,一定区域内充电桩建设、运营的数量和功率存在上限,同时电网扩容需要增大投资以及获得政 府相关部门审批和设计规划。因此,行业先进入者往往具备较强的电网容量垄断性。

数据资源壁垒:先布局者获得的数据资源更丰富

充电网是用户、车辆、能源的数据入口。充电网是典型的分布式、数字化的工业互联应用,实现了用户、车辆和能源的 实时在线、高粘性、高强度交互,形成了基于用户、车、电池的海量用户行为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和能源大数据。运营商 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价值挖掘,可以全面提升充电网的数据价值和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可以增厚运营商的盈 利,另一方面可以持续改进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用户黏性,形成有效的正反馈 。 龙头运营商入局较早,经过多年的充电网运营平台建设以及APP运营,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粘性客户以及充电数据资源,有 望通过规模优势率先受益盈利模式创新。

4. 行业格局:三类参与主体,马太效应显著

充电运营商主要有三类参与主体:资产型、第三方和车企


中国的公共充电运营服务商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代表的资产型运营商,专注于自有资产运营,并与其他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以实现 用户端的流量互补; 二是以能链智电、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商,通过第三方充电网络连接用户及资产型充电运营商; 三是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车企充电运营商,为自有车主提供公共充电服务。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运营商地位难撼动。 从总量上看,基于中国充电联盟统计的数据,国内公共充电运营商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呈现高度集中状态,2019-2023 年2月,行业CR5分别为81.5%/83.9%/77.8%/69.8%/70.2%,CR10分别为93.3%/92.7%/89.2%/86.3%/86.6%;特来电、 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等运营商充电桩运营市占率排名靠前,龙头特来电、星星充电市占率在20%左右,地位保 持稳定。集中度趋于稳定且集中,头部运营商地位难撼动。

特来电多领域居于行业第一位置,市占率大幅领先

特来电在专用桩、直流桩、总功率和充电量领域处于行业第一位置,市占率大幅领先。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公共充电桩可分为公用、专用充电桩,按照充电功率不同可分为直流、交流充电桩。在某些细分 场景下,充电运营行业集中度更高,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如按照专用充电桩、直流桩、充电电量等方式统计,2023 年3月行业CR5均超过80%。其中,特来电在专用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充电总功率和充电电量领域排名均为第一,市 占率分别为38.9%、28.3%、23.0%、25.0%,分别超第二名19.8pcts、13.1pcts、6.5pcts、1.5pcts。

5. 后“跑马圈地”时代,充电运营商的核心看点在哪里?

“共建共享”打造轻资产运营模式,缓解前期资金投入压力


考虑到充电桩建设属于重资产、长周期投资,为了缓解前期资金投入压力,部分运营商创新推出“合伙人”模式。运营商 通过招募拥有充电站建设所需资源(场地、设备、资金等)的集团或个人共同进行充电站的建设运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 理分配和利益共享。与独立建桩运营相比,合伙人模式可以减少自有资金投资充电场站的比例,由重资产改为轻资产运营, 运营商更多专注于充电场站的运营和维护等工作。

软硬件升级叠加分时收费策略,充电利用率逐步提升

柔性充电堆解决单桩功率固化问题,灵活分配充电功率,提升设备利用率。柔性充电堆核心优势在于: 解决充电桩单桩功率固化问题:单个充电桩功率固定,无法满足更高功率车型的充电需求,随着快充车型升级,无法“向 上兼容”;柔性充电堆是电源集群,可按需分配充电功率,满足更高功率的充电需求。灵活分配充电功率,提升设备利用率:柔性充电堆可根据车辆BMS下发的充电需求,按需分配充电功率,有利于充电设备 工作在最佳负载率范围,提升充电桩的设备利用效率。 显著降低投资成本,不需要重复增加后续投资:对投资者来说,柔性充电堆解决“向上兼容”问题,无需担心前期投资建 设的充电桩不匹配后续更高功率车型充电需求,无需重复增加后续投资,显著降低投资成本,提升充电桩建设意愿。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优势显著,峰谷套利提升充电运营商盈利能力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优势显著。“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是由光伏发电、储能、充电集成一体、互相协调支撑的绿色充电模 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伏发电,余电由储能设备存储,共同承担供电充电任务。“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 峰谷套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利用储能装置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使用存储好的电能,避免直接大 规模使用高价的电网电能,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峰谷电价套利; 减少对电网冲击: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以及超级快充的普及,大功率充电对充电设施的供电容量要求越来越高, 对现有充电网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光储充”系统可利用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成为对电网的有益补充。

车网互动,有序充电、V2G助力充电运营商向资源聚合商角色蜕变

车网互动是指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按能量流向可分为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V2G)。 有序充电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实现削峰填谷。根据2019年10月国家电网发布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中的定 义,有序充电是指在配电网、用户、充电桩及电动汽车之间进行的充分的信息交互和分层控制,全面感知配变负荷变化 趋势,动态调整充电时间和功率,优化配变负荷运行曲线,实现削峰填谷。这既满足用户充电需求,又提升了配电网设 备和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电网和发电设备的投资。

报告节选:

20230508501002.jpeg

20230508501003.jpeg

20230508501004.jpeg

20230508501005.jpeg

20230508501006.jpeg

20230508501007.jpeg

20230508501008.jpeg

20230508501009.jpeg

20230508501010.jpeg

20230508501011.jpeg

20230508501012.jpeg

20230508501013.jpeg

20230508501014.jpeg

20230508501015.jpeg

20230508501016.jpeg

20230508501017.jpeg

20230508501018.jpeg

20230508501019.jpeg

20230508501020.jpeg

20230508501021.jpeg

20230508501022.jpeg

20230508501023.jpeg

20230508501024.jpeg

20230508501025.jpeg

20230508501026.jpeg

20230508501027.jpeg

20230508501028.jpeg

20230508501029.jpeg

20230508501030.jpeg

20230508501031.jpeg

20230508501032.jpeg

20230508501033.jpeg

20230508501034.jpeg

20230508501035.jpeg

20230508501036.jpeg

20230508501037.jpeg

20230508501038.jpeg

20230508501039.jpeg

20230508501040.jpeg

20230508501041.jpeg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来源:未来智库 中信证券
2023-05-08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