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还是向右:“充换电之争”,谁能缓解新能源汽车补...
chdzw 发表于:2023-3-9 19:18: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30
向左还是向右:“充换电之争”,谁能缓解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补能市场的强劲需求。

20230309061.jpg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补能产业“车桩比不协调”的问题也日渐突显,充换电设施不完备成为了制约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发展的“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各省市纷纷出台了相应充换电站的指导、补贴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不久前,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今年将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例如优化新能源车充换电使用环境等。同时,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苏州等地密集出台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如北京提出到2025年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310座;苏州力争2025满足38万辆左右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推动全市车桩比达到2∶1左右等。

从各省市对电动汽车行业制定的发展规划来看,补能产业作为电动汽车推广及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在伴随国家及地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逐步落地的同时,有望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充电桩新技术、新模式的加快应用叠加政策红利,也使新能源汽车补能产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一个千亿级蓝海市场正蓄势待发。

补能赛道 电动汽车2.0时代必争之地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正在以近乎疯狂的速度“蚕食”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从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来看,2022年是中国市场插电混动车爆发增长的一年,我国国内插电混动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136.8%,渗透率从前一年的2.6%提升至6.2%。在混动车型惊人增长的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纯电汽车“补能”不足的弊端。

23030309062.jpg

纯电动汽车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续航短,充电速度慢。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的新闻都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高速公路现有充电站的补能效率难以达到市场需求;即便是在市区内,纯电动车型充电的便利性与时间成本也是使车主们焦虑的罪魁祸首,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型的“补能”Bug始终无法释怀。

曾有网友在吐槽纯电动车补能“不便”时调侃,有没有一种液体,可以在3-4分钟内加注到车里,使汽车续航达到五六百公里?答案是有的,汽油就可以做到。

电动车补能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了吗?

当然不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充电技术快速提升,标准体系逐步完备,产业生态稳步形成,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面对纯电动车“补能”焦虑,市场上也有两种主流解决方案,一种是以特斯拉、小鹏等为代表“快充”模式,一种是以蔚来等为代表“换电”模式。在当前发展情况下,快充模式与换电模式哪个更具科学性、持续性以及发展潜力,逐渐成为了行业热门且富有争议的话题。

充换电之争 向左还是向右?

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关键点在于电池安全性和有效补能的问题,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可以用优质的隔热材料解决,例如气凝胶可在动力电池方面起到“防火墙”的作用,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补能”焦虑才刚刚开始。

对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补能,或许是纯电汽车要面对的终极问题,充电与换电两种技术路线之争也并非现在才开始。

早在2007年Better Placee这家初代“换电”公司成立之时,便已引起了行业内对于充换电两条技术路线的争论,然而仅仅20天后,因换电网络不完善、运营商无法盈利等问题,Better Place连同他的“换电”梦轰然倒下了。现在我们常用“特斯拉向左,蔚来向右”来描述两者对于补能方案的不同选择,但实际上特斯拉在Better Place破产后就继承了其“换电”的衣钵,但最终也因为高昂的成本放弃了,“换电”技术经历了第一次死亡。

我国汽车充电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开端始于2014年,2014年初国家电网提出按照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实用的原则,优化充换电服务网络规划和布局,确定了充电行业发展模式和方向。之后,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充电站市场,充电行业开始初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格局,以特斯拉、小鹏等为首的头部企业也渐渐浮现。

与之相反,蔚来从诞生之初就规划了更为激进的换电模式。早期换电站由于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缺乏平台共享,再加上后续政策从充换电并行转向鼓励发展充电,换电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若仅从补能效率考虑,换电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焦虑,5分钟换一块满电的电池基本上无限接近于燃油车加油的体验,这是任何充电技术都无法比拟的,但这终究是理想,换电模式在现实中存在着消费者心理预期差距、标准无法统一和重资产运营成本等难题。

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谁也不想拿新的电池去换一块折损的电池,这种心理差距使电动车车主尤其是新车车主很难接受换电模式;另一方面对换电站来说,重资产运营成本远大于建设充电站,且想要大规模普及换电模式,就需要各车企开放换电底盘的接口,统一电池包形状或者是对第三方开放电池技术参数,这又涉及到了各方企业的核心利益以及上游电池供应商的配合问题,所以说,换电的大规模普及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同且需要漫长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

目前看来,充电模式仍然是市场最主流的补能方式,换电模式则更适用于商用车如公共交通等,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格局基本成型,也意味着充电模式迎来了这场技术路线之争的阶段性胜利。

资本、车企纷纷布局补能 “超级充电站”破土而出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及“推动换电模式发展”,换电模式终于有了上层政策指导,在沉寂多年后,换电也迎来了春风。

嗅到政策的味道后,蔚来率先打响了发展换电的第一枪,从官方发布的方案来看,从2022年至2025年,蔚来要在中国市场每年新增600座换电站。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决定下场换电:吉利、北汽也都开始建设自己的换电站。

在车企开始行动之后,宁德时代也开始了自己的“换电”之路——推出巧克力换电块EVOGO(乐行换电),正式宣告从电池切入运营。除了车企和电池厂商之外,第三方换电站运营商也蠢蠢欲动。

但作为典型的重资产,换电站运营目前谈不上是一门“好生意”,运营商远未到获利时刻,初始投入成本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且我国换电站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以及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用户距离实现“换电自由”依然遥远。

除了入局换电站,用提高充电效率来降低用户的补能焦虑,是以特斯拉、小鹏为首的另一波车企当下选择的路线。“超级充电站”应运而生。

针对长途出行、低温环境等场景,布局充电效率显著提升、单次充电时间大幅缩短的超充站成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使用超充桩充电可以在五分钟之内让一辆新能源汽车最高续驶200公里,补能效率可与换电站媲美。

一般而言,普通充电桩设计功率在7kW左右,电压为220V,但超充桩电压可达800V、功率在100kW以上。去年多家车企陆续发布800V高压超充平台,目前,也只有800V以上的平台,才能实现充电5分钟,续驶200公里。

严格来说,目前针对快充和超充尚无准确的定义,业内一般将功率在30kW以上的直流充电桩称为快充桩,部分厂家和运营商将功率在100kW以上的充电桩称为超充桩。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演进,新能源汽车的车型设计正在向高压、快充的方向发展。不难发现,800V高压平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认可并选择。当然, 这也意味着市场对超充桩的兼容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20230309063.jpg

此外,我国新能源行业目前正在经历以充电桩为核心的补能网络1.0时代向储充为核心的2.0时代迭代与跨越。以宁德系企业快卜新能源为例,快卜以新能源储能技术为核心,为电动汽车提供超充及电池检测服务,并打算用5-10年的时间打造面向全球的储充补能网络,服务储能及汽车后市场两大赛道。目前快卜已经打造了将近20座光储充智能微网电站。

基于超充时代的高电压、大电流对电网的冲击等痛点难点问题,快卜新能源的“光储充检”整体解决方案集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以及电池检测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同时兼容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使电网、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系统与充电设施在能源管理系统的控制跟管理下,能够真正形成智能网络的补能系统。

随着宁德时代提出的超低温、超充的纳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以及国家正在推进的‘双碳’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落地,那时“光储充检”将作为下一代超充网络,正式破土而出,走向市场舞台。

既然超充这么方便,那么是否所有电动汽车都能使用超充桩充电呢?

答案并非如此。一款电动汽车必须在充电功率设计上支持超充、充电接口相同,才能使用超充桩,否则无论是设计指标达不到还是充电枪的接口不匹配,都无法使用超充桩充电。其次,关于不同车型所适用的充电功率,理论上是大功率可以向下兼容小功率,而小功率不能向上兼容大功率。另外,在超充桩的布局方面有着与换电站一样的不足,目前超充站在大城市相对较多,中小城市布局相对较弱。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长与充电基础设施跟不上的矛盾更为凸显,因此及早出台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无论是对于行业发展和消费者使用都有实际意义。

超充+换电互补并行 补能方式多元化

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的趋势,这一点毋庸置疑。

基于充电和换电模式在车辆与电池适用性、电网及土地资源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业内普遍认为我国中期内将延续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补能市场格局,下一个十年,充电桩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换电模式的成长性也有望迎来强化。

对于困扰电动车发展最关键的“补能”焦虑,超充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电动汽车企业到运营商,从相关技术到市场,都已经开始围绕超充“做文章”。超充既是技术和市场、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契合点,也是一个前景和潜力无限的市场。

万创投行董事总经理吴沛东表示,补能市场千亿蓝海才刚刚开启,现在无论是换电,还是超充,各企业都处于一种自成闭环的状态,行业默契度不够,亟需相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在未来,超充+换电互补并行将成为补能行业长期存在的一种发展模式,或许补能方式多元化才是当下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来源:微信公众号“万创投行”(ID:wanchuangtouhang)
2023.03.09

相关阅读:
充电VS换电 争议再起
换电vs超充,谁才是电动车终极解决方案?答案是:没有赢家
超充 Vs 换电 补能要看哪家强?
快充VS换电,谁决定新能源车未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