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报告:揭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市场三大新兴赛道
chdzw 发表于:2022-11-19 19:05: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62
中金报告:揭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市场三大新兴赛道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连续两个月突破30%,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领域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近日,中金公司发布《充电服务:行业趋势转变,新兴商业模式崛起》的报告。报告认为,目前充电行业的建桩主力正发生转变,更专业的建桩+运营的全包模式、光储充一体化升级、虚拟电厂,成为充电服务市场有待挖掘的三大新兴赛道。

20221118021.jpg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未来市场建桩的主力将易位,掌握土地资源的地方国企、小工商业和目的地业主会成为增量主力军。EPC全包模式更容易被认可,光储充模式帮客户降本增收,而虚拟电厂能拓宽充电服务收入来源。具体而言,有以下三大商业模式可探索。

一是,充电服务的全包模式更具优势,可以充分满足增量客户的诉求。地方国企、小工商业和物业或业主,他们没有建桩经验,希望耗费较少时间精力,全包模式提供快速选址、批量建站、后期运营维护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增量客户建站并运营盈利,更能解决增量客户的痛点。业界成熟发展的充电服务商凭借其丰富经验和资源,向目标客户提供选址、EPC建站及后续运营运维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分别获得对应服务收入、充电桩等设备销售收入及后续运营运维服务费分成。

二是,光储充一体化的模式会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源荷一体”能帮助场站降低成本,消纳绿电,同时随着风光并网比例加大,峰谷价差拉大,容量响应需求强烈,让光储充成为充电站升级的重要路径。当然,中金报告也指出,峰谷价差较高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充电站配储可行性较好,更适合先行实施。具体来说,对于存量充电站,充电服务商提供配备光储的升级改造服务,获得光伏和储能设备销售收入;对于增量充电站,充电服务商提供光储充一体的EPC服务,获得相关设备销售及后期潜在的运营收入。

三是,虚拟电厂是电站未来可以考虑的主流商业模式。能链研究院认为,当下,虚拟电厂还处于萌芽的发展初期,成熟的市场化实践并不多,但充电场站作为容量最大、最为集中的可控负荷,距离虚拟电厂更近,是近水楼台,远比其他分散式负荷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的调控更具友好性。在新能源充电场景中,充电服务商具有先天的调控电动车充电负荷的能力,也就拥有成为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的潜力,参与虚拟电厂、获得需求响应补贴或将成为充电服务商的重要收益来源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际上,充电桩建桩及运营市场,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洗礼。从2014年之前政府主导建设的萌芽期,以纯补贴为主,到2015年开始的市场、资本力量的介入,形成了国有、民营跑马圈地的局面,但野蛮扩张也导致坏桩、僵尸桩比例高,长期运维缺位,拉低了用户充电体验。

从2020年开始,市场逻辑从补贴驱动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能链研究院也认为,中金报告揭示的三大机会,恰恰与充电服务的“精细化运营”和增强收入来源、增厚盈利能力的需求形成了共振,有望引发新一轮的洗牌运动。

中金公司预测,到2025年公共充电服务费空间(不含电费)310亿元,公共充电桩增量市场空间177亿元,私人充电桩增量市场空间120亿元,2025年充电行业合计市场空间达607亿。

中金研报进一步指出,中短期看,掌握土地资源的地方国企、小工商业和目的地业主或将成为建桩主力,全包模式助力充电服务商迅速扩大规模;长期而言,光储充模式为客户降本增收,虚拟电厂模式赋予需求响应收入,有望成为充电服务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推动份额提升。

然而,作为新能源领域异军突起的三条赛道,充电桩、储能和虚拟电厂产业,都面临着怎样的产业现状和未来呢?

分散,是国内充电桩市场的主要特点。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拥有超过1万根充电桩的运营商为15家,包括特来电、国家电网、蔚景云、小桔充电等,这15家企业运营着全国93.5%的公共充电桩。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又显示,近年来,头部充电桩运营商外,二线及新增运营商贡献了近56%的增量。

中金公司指出,充电运营商供应格局的分散,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自建桩受限于资金压力和土地资源,建桩主力由此前的运营商转变为地方国企、小工商业等掌握土地资源的第三方建设;另外,由于目的地充电需求凸显,小区公桩和共享私桩将贡献重要增量。

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目前,广东、山东等省级政府相继发布虚拟电厂落地方案,北京、浙江等地也在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及对虚拟电厂的展望。

对虚拟电厂来说,核心在于技术和资源的应用,其聚合的资源越多,调节的能力就越强,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中泰证券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国内虚拟电厂的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718亿和988亿元。但目前国内的虚拟电厂行业仍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跨区域电力调度、数据安全和可再生能源交易差价等因素的制约。

在储能产业,未来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电网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储能的发展将是维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这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产业方向上的支撑。

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万千瓦,年均增速达50%以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储能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和电力生产与消费的格局。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新型储能的发展受政策影响大,还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困难等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储能,避免盲目上马新项目,同时提升储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等,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兴业证券研究团队预计,随着传统充电桩升级和电动汽车需求的提升,2025年国内新增充电桩需求有望超过702万台,对应充电桩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400亿元。

因此,巨头纷纷入局,11月1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与阿维塔科技共同建设的超快充电站的中国首站落户上海,这是这家英国巨头继续加码充电桩业务的又一举措。事实上,除了bp之外,壳牌、道达尔能源等能源巨头都加入了充电桩市场的竞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开始在加油站建设充电桩。车企领域,小鹏、蔚来、保时捷等也都启动了充电桩建设的规划。

综合来看,融合与联动成为新的行业趋势。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为电网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而大量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接入则加剧了这一趋势。除了加大峰谷电价的差距之外,电网行业也在尝试加强风光储充等环节的协调,打造“虚拟电厂”来平衡整个电网的波动性。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下,新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具有优势的产业竞争者也浮出水面。新型商业模式将驱动规模的扩张,助力竞争优势的形成。在整个充电行业的相关上下游来看,能够解决运营商建桩的资金、土地等问题的全包模式,为充电站增配光储设备的光储充模式,以及聚合资源、调控负荷、需求响应收益可观的虚拟电厂,将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商业模式。

信息来源:新能源数据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网 、现代快报网
2022.11.18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