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充电设施行业领先者,绿能慧充:有望受益于行业高...
chdzw 发表于:2022-11-11 22:43:5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913
国内充电设施行业领先者,绿能慧充: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1、国内充电设施行业领先者,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

1.1、收购绿能慧充,切入新能源赛道

积极转型新能源充电桩赛道。

公司原名江泉实业,在1999年8月于上交所挂牌上市。主营业务为热电业务、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

2021年11月,公司为切入新能源行业,实施业务转型,以现金8300万收购绿能慧充100%的股权,绿能慧充成功并入上市公司平台,同时公司也更名为绿能慧充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22年4月剥离热电业务,成功进入新能源充电桩赛道。

20221111031.jpg

绿能慧充:

充电桩起家,横向拓展储能、微网、数字能源平台建设,绿能慧充成立于2012年,原名陕西绿能电子有限公司,自2017年开始布局全国充电桩市场,推出第一代自主研发一体式直流充电产品;

2018年,在西安、厦门等地实现充电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表现;

2019年,公司与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合作成立小桔绿能,推出全国首创功率分配技术;

2020年,公司荣获中国充电行业十大品牌,推出全国领先的“能盾”四层充电安全防护技术;

2021年,推出“Chaoji”充电大功率液冷系统;并携手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数字能源研究所,加快拓展储能微网领域;

2022年,绿能慧充成功并入上市公司平台,西南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运营。

20221111032.jpg

1.2、剥离传统低效业务,新能源业务盈利潜力大

剥离传统业务,专注新能源板块业务发展。

2021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 2.43 亿元,同比下降 12.28%,实现归母净利润-0.2 亿元,同比下降 202.73%。

公司过去几年业绩下滑主要受原先热电业务和铁路运输业务影响,同时公司去年筹划重大资产出售,计提了大额员工安置补偿预计负债。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71 亿元,同比减少 3.36%,实现归母净利润-0.14 亿元,亏损同比大幅减少,主要系热电业务出售,成本得到控制的原因,同时也开展了新能源行业板块业务。在进行业务重整后,公司明年的新能源业务板块值得期待。

未来充电及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主营业务:2022H1 公司在充电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82 亿,占比最大,约为 70%,铁路运输业务上实现 0.19 亿,热电业务上实现营业收入 0.10 亿,其他业务收入 0.07 亿。

总体来看,在实现业务重组后,新能源板块业务占据主要地位,后续有望出现较大突破。

20221111033.jpg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充电设备及储能产品等。

①充电设备:主要分为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三类,品类齐全。充电桩为随车配套的便捷充电设备,多适用于小区停车区等场合;充电机为高功率充电设备,充电效率高;充电堆由集成管理的各个充电机和充电桩组成,能够灵活调配充电功率。

②储能产品:可应用于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以及光储充综合能源管理等场景,利用储能装置在负荷高峰时期放电,负荷低谷时期从电网充电,减少高峰负荷需求,节省用电费用,同时推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光伏发电自用率高,采用模块化设计,光伏、储能系统均 可拓展。

20221111034.jpg

20221111035.jpg

1.3、经营状况:摆脱历史包袱,未来发展持续向好

毛利回升趋势明显,未来提升潜力大。

2021 年度公司毛利率为 14.27%,净利率为-8.27%,毛利率和净利率较上一年都出现了不小的下滑。

从过去三年表现来看,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波动巨大,盈利稳定性较差,并未体现较稳定的盈利能力。

在公司并购了绿能慧充后,进入新能源充电储能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恢复,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0.62%,同比增加 5.18%,净利率为-8.51%,同比减少 8.42 %。

2022 年公司新增研发投入。

2018-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10.14%、8.63%、9.68%、18.62%,2022 年前三季度费用率上升至 30.06%,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9.69%,管理费用率为 19.46%,财务费用率为 0.91%,另外公司新增研发费用率为 4.21%,分别同比+9.57%、+7.6%、+0.96%、+4.21%。完成对绿能慧充收购前,公司业务种类单一,未产生研发投入。

20221111036.jpg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改善。

2018-2021 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5.94、5.72、6.31、5.03 天,2022 年前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上升至 53.66 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 101.50、23.04、19.85、78.91 天,2022 年前三季度上升至 205.51 天。

2018 年-2021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96、-1.82、20.4、-28.22 百万元,2022 年前三季度上升至 33.89 百万元,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20221111037.jpg

1.4、徐益明为实际控制人,定增助力拓展新能源业务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徐益明先生。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深圳景宏益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为 70,280,485 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13.73%。深圳景宏益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徐益明,徐益明为绿能慧充实际控制人。

20221111038.jpg

定增有助于公司拓展新能源与储能业务。

2021 年 11 月 22 日,公司启动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不超过 4.53 亿元的资金,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并主要投入新能源充电和储能业务的发展,以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截至目前,公司定增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

2、“新能源+光储充”前景广阔,公司业务转型迎来发展机遇

2.1、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预期提升: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实现77.7万销量,2021年实现352.1万销量,CAGR为35.28%。2022年1-9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共实现456.7万辆,同比去年实现大幅度提升。

20221111039.jpg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拓展,各个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企业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不断优化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性能,市场渗透率也在高速攀升。

截至到2022年9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31.8%,远远高于市场预期。

20221111040.jpg

多项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早在“八五”时期,我国就已将新能源汽车计划提上日程;1995 年国家科技部将发展新能源汽车设为“九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十五”期间,国家投资 8.8 亿造出了奥运会期间的电动公交车。

2020 年 9 月中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双碳政策对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促使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进行转变。

2022 年期间,政府多次下发各类政策和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利好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20221111041.jpg

20221111042.jpg

2.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拉动充电桩需求增加

充电桩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位置。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其中原材料包括锂矿、钴矿、稀土等,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电控、车身结构件等;中游主要为整车制造,其中包括乘用车、专用车、商用车;下游为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充电桩关系到新能源动力电车的续航问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0221111043.jpg

充电模块为核心部件。

在充电桩产业中,上游为充电桩元器件部分,充电模块技术壁垒与构成壁垒最大,在元器件中成本占比最高,占比超过 50%,其他皆为标准化电气产品,制作技术难度小,企业同质化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20221111044.jpg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带动市场充电桩需求。

2020 年 3 月充电桩被国家列入“新基建”之一,促使企业进行充电桩快速扩充。

截至 2022 年 9 月底,据公安部统计,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 1149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3.6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926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80.56%。

前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371.3 万辆,同比增长 98.48%,创历史新高。完善的充电设施是保障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先决条件,在合理的政策引导和高增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拉动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全国公共充电桩设施已达 163.58 万个,私人充电桩 285.2 万个。目前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稳步增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和乡村逐步形成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

20221111045.jpg

市场需求与政策推动充电桩市场规模高速发展。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2017-2021 年全国新能源充电桩市场规模分别为 72 亿元、124.3 亿元、195.1 亿元、268.9 亿元、418.7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42.2%。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和“新基建”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充电桩市场规模高速发展。据中国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测,到 2023 年底,全国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2026 年底有望达到 2870.2 亿元。

20221111046.jpg

车桩比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充电桩覆盖率提升空间大。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9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 448.8 万,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数据,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桩比为 2.56:1。

近年来,全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从 2016 年的 4.48:1 到 2022 年 9 月份的 2.56:1,虽有部分提升,但是当前充电桩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存在失衡现象,充电桩的需求和供给还未到均衡状态,离达到理想情况的 1:1 还有不少距离,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21111047.jpg

海外公共充电桩车桩比逐年增加,公共充电设施增速较慢。

据 EAFO 和 AFDC 数据,欧洲和美国地区的公共充电桩车桩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系海外地区公共充电桩增速远远低于新能源汽车增速,同时海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多以私人充电桩为主。未来海外公共充电桩发展空间巨大,有望在出口业务上增加对充电桩业务的需求。

20221111048.jpg

欧美市场陆续发布投入计划,弥补充电桩缺口。

截至 2022 年 9 月,海外各国地区均陆续发布了关于充电桩设施建设的资金补贴及投入计划。

从美国市场来看,2021 年 11 月,参议院正式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计划投入75亿美元用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2022年9月14日,在底特律车展宣布批准第一批 9 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资金,用于在 35 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

在欧洲市场,2021 年 7 月 14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名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在 2022 年 4 月表示,欧盟国家充电桩安装速度过慢,导致欧盟范围内公共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欧盟计划到 2025 年,将电动汽车的数量增加到 1300 万辆左右,到 2030 年进一步增长到 3000 万辆左右。

据 ACEA 的 测算,要想实现交通领域的减排目标,到 2030 年整个欧盟需要约 680 万台充电设施,但是欧盟目前仅有 37.4 万台充电设施,这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缺口。

因此,海外充电桩市场目前有着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充电桩在海外的业务量需求缺口会不断升高。

20221111049.jpg

里程焦虑,催生快充需求快速上涨。

里程焦虑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里程焦虑的主要途径有:1)提升续航;2)提升充电速率。

目前主流电动车续航里程基本超过 400 公里,向上提升难度较大且效用递减,因此消费者对于充电耗时的考量使得提升充电速率成为市场新的发力点。

直流快充能较好解决充电时长问题。

电动车充电分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最大的区别是交流充电将 OBC(AC/DC 转换器)内置到了电动车上,而直流充电将 AC/DC 转换器集成到了外部充电桩上。

市场中已有部分车型取消了车身内置交流转换器,例如蔚来 ET7。

大功率充电技术能够较 好的解决充电时长问题,目前市场提升充电速率主要依赖直流快充,且 对于无法安装自用充电桩的私人用户,大功率充电可以作为更好的日常充电解决方案,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20221111050.jpg

提高电压是实现快充的主流方法。

目前行业对于“快充”没有明确的定义,特斯拉二代充电技术最大功率为 120kW,而特斯拉三代充电技术的最大充电功率达到了 250kW,最快充电 15 分钟可获得 250 公里的续航。

根据 P=UI(P 是充电功率、U 是充电电压、I 是充电电流),大功率充电的方式有:

1)提高电流;2)提高电压。

高电压直流快充与大电流直流快充相对比,高电压直流快充具有高效充电区间更大、技术难度更低、充电功率天花板更高等优势。

根据发热量公式 Q=I?Rt,大电流直流快充存在高热损失的问题,导致峰值充电功率高,但平均功率低,充电功率天花板相对高电压直流快充更低。

20221111051.jpg

政策有望助力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的快速发展,充电桩行业的规划方向显得愈发重要,在政策指引方面,我国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行业发展。2015 年 9 月国务院第一次发布《关于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

20221111052.jpg

20221111053.jpg

2.3、“光储充”一体化迎来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广阔

“光储充”一体化模式简介:“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集成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等功能,通过太阳能屋顶系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于储能电池中,最终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日常充电。

该模式下不仅能使用光伏板提供的清洁电能,还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储能系统,在电网低谷时进行充电,使整个系统实现最优化,降低用电成本。

20221111054.jpg

“光储充”迎来发展机遇。

在新基建和碳中和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单一充电桩设施正演变为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为一体的基站建设。

20221111055.jpg

从具体政策来看,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要求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发展,鼓励“光储充”(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发改委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求积极推行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可见,“光储充”一体式充电站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电池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碳”政策的推出使得电力供应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缺陷,无法持续稳定输出电力。电池储能技术可以增加电力调配弹性、改善电力质量、提升电网稳定性,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供需不匹配矛盾的重要手段。

国内储能规模增长较快,电池储能仍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 CNESA 统计,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46.1GW,占全 球市场总规模的 22%,同比增长 30%。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39.8GW,同比增长 25%,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下降了 3 个百分点;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729.7MW,同比增长 75%。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约 90%的比例,已有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

20221111056.jpg

根据储能容量规模的不同,分为分布式储能和集中式储能。

分布式储能是指利用分散的新能源资源,通过小型发电装置生产电能,且直接连接至配电网,就近满足用户用电需求。而集中式储能是在现有既定电源、网架以及其他系统设备的配置条件下,综合考虑各类电源的分部及特性,在最优解决方案下投建储能电站。小容量分布式储能主要作用于用户端,而大规模集中式储能主要作用于源网端。

20221111057.jpg

分布式储能优势较明显,或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集中式储能相对比,分布式储能安装地点更加灵活,可以有效降低储能电站的线路损耗和投资压力。

集中式储能设备通常体积较大,一个设备至少占地 30-40 ㎡,部分工商领域缺少足够的空间,而分布式储能设备安装灵活,成本更低。

但是从电网调度角度考虑,分布式储能目前缺乏有效的调度手段,接入点布局分散,需要管控的设备数量更多,精细化管控策略和算法难度高,可控性较差。

目前行业发展痛点在于如何在配电网中合理规划分布式储能,并调控其与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协同运作。

只有分布式储能形成规模化效应,积极有效的参与电网调峰、调频、调压等服务, 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21111058.jpg

光伏平价时代即将到来,“光伏+储能”是未来分布式储能的发展新趋势。

2013 年我国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电价补贴标准为 0.42 元/ 千瓦,且不纳入配额制范围,企业及个人均可获得补贴。

20221111059.jpg

“光伏+储能”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自发自用率,同时实现削峰填谷,最大化用户利益。图 32 为传统光伏发电示意图,每日发电 20 度,其中 10 度供给用户使用,自发自用比例为 50%。对比图 33,“光伏+储能”发电系统每日发电 20 度,其中 10 度供给用户使用,另外 4 度存入蓄电池中,自发自用比例提升至 70%。同时“光伏+储能”系统可检测负载消耗,通过削峰填谷功能使得自用光伏最大化,在发电高峰时间段将富裕电量充入电池,在低谷时释放供应负载,从而使得用户利益最大化。

另外,欧盟征收碳关税使得国内各大产业进入欧洲市场时,不得不面临抬升的成本,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绿电需求。由于绿电采购成本高昂,所以大量对外工厂正在自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系统。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chdzw 发表于 2022-11-11 22:44:08 | 阅读全部
3、竞争优势明显,坚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3.1、“技术、产品、服务”三大核心优势构建公司底蕴

产品优势:产品自主研发,应用场景全方位覆盖。

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目前公司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充电设备、储能产品、运营平台等多个领域:

(1)充电设备品类齐全,覆盖场景广泛。

目前充电设备主要分为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三大类别,品类齐全。

充电桩为随车配套的便捷充电设备,多适用于小区停车区等场合;充电机为高功率充电设备,充电效率高;充电堆由集成管理的各个充电机和充电桩组成,能够灵活调配充电功率。

充电桩产品方面,公司已推出适合于商业地产领域充电的 7kW 交、直流充电桩、30kW 和 40kW 单枪直流充电桩、60kW 和 80kW 双枪直流充电桩;适合于公共充电领域应用的 120kW 及 180kW 双枪直流充电桩、360kW 及 720kW 充电堆;适合于专用车充电领域的 320kW 和 360kW 双枪充电桩等,基本做到全系列产品覆盖全应用场景。

储能产品方面,已推出 30kW/64kWh 储能系统、107kW/215kWh 储能系统,目前储能业务还在积极拓展,相关收入占比较小。

20221111060.jpg

20221111061.jpg

产品技术领先,星环技术可灵活调配功率。

公司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掌握了星环功率分配技术,应用在直流充电堆产品当中,可实现充 电功率灵活调配,安全、可靠、稳定。

可以高效匹配大功率群充系统,将所有充电模块整合为单一整体功率池,并根据使用需求将任一模块调配到任一充电枪,多枪同时调配时,保证不因占用问题导致分配性能下降。

20221111062.jpg

(2)储能产品:可应用于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以及光储充综合能源管理等场景,利用储能装置在负荷高峰时期放电,负荷低谷时期从电网充电,减少高峰负荷需求,节省用电费用;推出适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及用户侧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满足能量转移、平滑输出、削峰填谷、动态扩容、应急供电等需求;推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光伏发电自用率高,采用模块化设计,光伏、储能系统均可拓展。

20221111063.jpg

③运营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平台为客户场站提供运营管理数据服务,同时实现策略控制、充放电管理、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多样化增值功能,为区域内微网建设提供光储充放检一体化智能管理服务。

当前公司已接入充电场站 1158 座,覆盖城市 113 个,接入运营商 454 家,碳减排 47 万吨,累计充电量 46082 万度。

20221111064.jpg

3.2、客户群体广泛,产品得到下游客户充分验证

产品下游客户分布广泛,得到客户充分验证。在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方面,公司的各领域客户都已经完成了对公司产品的验证,主要客户分为大客户销售、中小运营商销售、车企销售、地产销售等类别。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得到国家电网、小桔充电、BP(英国石油)、壳牌、延长石油、陕西电力等知名客户验证,并建立合作关系。

20221111065.jpg

20221111066.jpg

获得欧标认证,海外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2022 年 7 月 28 日,公司 60kW 欧标直流充电机获 T?V 南德产品认证,获得欧标认证证明公司的产品与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准,有利于公司未来获取更多海外市场份额,未来公司其他产品也有望取得欧标认证,海外市场份额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3.3、对标同行,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光储充”一体化发展

公司倾向于发电侧储能进行技术拓展。

公司自 2017 年开始布局全国充电桩市场,推出第一代自主研发一体式直流充电产品,2021 年设立数字能源研究院,加大对充放检一体、分布式储能的研究,公司技术向发电侧的储能进行拓展,发电侧与充电侧一体化布局有助于公司降本增效,减少风险,提升竞争优势。

20221111067.jpg

公司的充电与储能产品协同发展。

目前国内布局充电或储能产品的企业主要包括盛弘股份、星云股份、阳光电源、道通科技、易事特等。公司的充电产品包含直流/交流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种类较多数竞争对手更为丰富。公司的特色在于能够兼顾充电与储能领域产品布局,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让充电产品与储能产品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0221111068.jpg

20221111069.jpg

20221111070.jpg

公司将继续对充电、储能、微网三大领域进行战略协同布局。

公司在充电领域的战略布局为大功率充电与小功率充电产品,适用于公共、专用、商业、地产等不同场景;在储能领域,公司主要战略布局在集中式/分布式储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体系;在微网领域,公司在工业园区、偏远弱电网区域、电力系统负荷聚合等方面进行长期战略布局。在未来,公司有望在这三大领域不断实现突破,以及一体化协同发展。

20221111071.jpg

4、报告总结

公司是国内充电设施行业的领先者,目前已剥离传统亏损业务,积极布局新能源充电桩及储能市场。对公司业务的关键假设如下:

1)充电桩业务:

2019~2021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为 56.96%、37.83%、55.71%,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共桩新增48.9万台,同比+106.1%,随车配建私桩138.2万台,同比+353.1%,预计未来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公司该业务快速发展。

并且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 6 月底,绿能慧充充电桩产品已签订合同 0.47 亿元,意向订单超 7.2 亿元,订单充沛,绿能慧充 2022 年预计实现收入 3~3.5 亿元。

结合行业景气度及公司业务季节性、公司公告的相关反馈意见回复,预计公司 22 年充电桩业务收入为 3.4 亿元,参考行业整体增速、绿能慧充历史业绩增速以及充电桩订单情况,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公司该业务增速约100%、50%,2022年-2024毛利率为 28%、30%、30%。

2)储能业务:

2019~2021 年电化学储能市场装机规模同比增速为 59.37%、91.23%、75.26%,预计2022~2024 年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增速有望继续提升,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带动公司该业务的快速发展。

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 年 6 月底,绿能慧充储能项目及意向订单合同超 1.5 亿元,未来公司该业务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假设储能项目收入确定周期为 3~6 个月,2022年储能业务收入约为 0.75 亿元。

由于公司储能业务起步较晚,基数较低,因此未来 2 年增速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假设 2023 年~2024 年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为 450%、70%;2022年~2024毛利率为 28%、28%、28%。

3)热电业务:

公司已于今年上半年剥离热电业务,2022 年下半年后不再产生利润贡献。假设 2022 年营收同比减少 90%左右,毛利率为前三年的均值。

4)铁路运输业务:

2021 年该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同比均有所下降,2022H1 的铁路运输业务业绩同比下降,由盈利转为亏损,预计 2022 年此业务全年为亏损状态,毛利率下降,假设毛利率为 15%,营收同比减少 70%。2023~2024 年预计公司将聚焦于充电桩与储能业务,逐步缩减铁路运输业务,假设营收逐年同比减少 70%,毛利率同 2022 年一致。

业绩敏感性分析:

审慎起见,我们补充充电桩业务与储能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的敏感性分析。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充电桩业务收入或毛利率变动对或公司净利润变动幅度的影响如图表 48 所示,储能业务收入或毛利率变动对或公司净利润变动幅度的影响如图表 49 所示。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0.10、0.82、1.44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55、57、32 倍。我们选取布局充电桩与储能领域的盛弘股份、星云股份、道通科技、炬华科技、 科士达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2~2024 年平均 PE 估值为 49、30、22 倍。

20221111072.jpg

20221111073.jpg

5、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目前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储能产品作为发展的重心,各项资源往对应业务方向倾斜。如果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出现明显下滑,将会对公司整体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充电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较快,充电桩竞争者可能会增加导致竞争加剧。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公司盈利水平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则将影响公司毛利率。

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经营环境恶化的风险。国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果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可能对公司下游整车厂商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产成品交付情况以及合同订单量。

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等。

信息来源:远瞻智库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泰证券 王可 王子杰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