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转型与突破
chdzw 发表于:2021-12-8 11:00: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225
充电论坛主题演讲分享: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协会秘书长: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转型与突破

充换电站网分享: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秘书长在2021中国国际充电桩运营商大会论坛主题演讲--《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转型与突破》。

21226b6f2d2640758b0f7fc2c768ee8b.jpeg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兢兢:大家早上好,我是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协会秘书长张兢兢,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的转型与突破。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协会。我们协会成立的时间没有特别长,2018年成立,业务指导部门是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我们协会目前做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充电行业领域,也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像我们去年,把深圳整个充电运营行业做了梳理,也预判了深圳接下来“十四五”期间行业转型的阶段。另外,我们今年针对接下来深圳主要的新能源车的应用领域私家车,做了私家车充电应对研究。我们也有参与深圳市一些行业监管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制定,也召开过一些行业的研讨会、工作会、论坛,探讨整个行业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主题,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的转型与突破。说到转型与突破,我们要先对整个行业进行回顾,首先看看深圳新能源汽车的历程。大家都很清楚,“十二五”阶段(2009年开始)深圳就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了,在前期“十二五”的阶段,深圳其实还是属于试点示范期,也就是从公交领域,以2000多辆的车辆规模来尝试示范。深圳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速,是从“十三五”阶段(即2016-2020年)开始的,可以看到我们的节奏,2015年开始公交车推广有了可观的数量,2017年实现了公交车全面电动化,2018年借着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契机,以纯电动为切入口,推动了出租车的全面电动化。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围绕物流车、网约车的电动化,做了更大的推广。

可以看到,深圳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步骤非常清晰,在这方面政府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主导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营运车辆上的示范应用。

充电设施,是车辆配套的设备,所以他跟车整体的节奏关系度也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到,最开始深圳市建设的第一个充电站,是以公交车示范来做配套的。2011年期间,相当于也是在摸索整个充电的过程,最早的时候深圳提出的“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维结合”的模式,当时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做,产生了充电服务的雏形。2016年到2017年期间,充电车推广的过程中,需要配套充电提速,对市场适度开放,采用备案制方式,当时有40家企业进入到行业当中建设相应的公交充电场站和公共充电场站。2018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也是深圳充电行业市场大门打开的时期,在这个时间,备案制取消了,也就是说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参与到市场当中,并且这一年也是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议案的提出,在这样的局面下需要充电设施的配套更快速地建成。也可以看到,深圳在“十三五”期间充电设施的增长情况。

我们把深圳的推广历程做了回顾,回头看一下政策,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里面整个政策环境的局面是怎么塑造推广的。首先,国家坚定“十三五”期间的纯电路线,并提出整体目标。另外,也提到后期会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主导的方式。在深圳的政策上,可以看到深圳在“十三五”阶段,就是为了推广营运车辆的落地,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车的步骤,包括充电设施备案制的取消和开放,都是为了相应配套而做的政策储备。

目前深圳整体的充电网络。深圳的充电站是以公共服务为主,目前整体的公共站超过5500座,功率规模也好,充电桩的规模也好,包括我们年度充电量的规模,可以说是全国前列的,目前我们的充电量也是全国最高最活跃的城市,所以不论是车企,以及相应的能源公司,这也是他们对深圳市场这么看好的原因。

为什么要做这个转型?深圳以快速车和充电设施配套做行业推动,这里面必然会面临很多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个整体归纳。

1. 土地。深圳本身就是城市用地很紧缺的城市,从我们整理的深圳用地情况来讲,首先我们集中式的充电站用地,有一些国有用地做支撑,集中式充电站在上面建设的配电房、厕所、休息室,其实都属于临建的性质,很多城市都是这样的。不论是土地还是临建属性来讲,其实它对我们行业的持续经营是有不稳定性风险的。

2. 功率配置。两到三年内有基础保障,目前以7000瓦的交流为主,但接下来纯电动的推广量将越来越大,相对应的充电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慢充的配置是否能满足接下来车的使用?其实是比较紧急的问题。

3. 分布。这里有一个大致各区充电桩的规模,可以看到建的最多的,很直观,是土地面积相对比较大的区域,但是它也存在问题。像我们中心区(南山、福田、罗湖),是车辆使用密集度很高的行政区,对充电桩的使用要求会更多,对运营商或车企想要满足客户需求的欲望也会更强烈一些。但因为这几个地方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我们现在位置的配置并不是那么理想。另外,在龙华、龙岗,有一些物流区,但土地面积较大,所以运营企业在没有土地可找的情况下,就先去外面进行了一些建设,但也会存在扎堆建设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市场过度竞争的局面。

4. 运营现状。这是在全国各地新能源车推广比较多的城市的共性。一是行业参与企业很多,深圳有超过300多家。深圳的行业格局很分散,我们做了统计,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规模超过10%,可以说是相当分散。刚刚提到,快充是过度竞争的局面,因为这两面也是充电运营企业价格战、平台补贴战的过程,我们也统计了整个价格战和补贴战对行业的影响,服务费从2018年的0.55元,现在平均也就是0.2元。服务费的降低,为行业整体收益影响非常之大,也对行业在接下来的持续运营上有很严重的影响;慢充这块,今年我们针对私家车的充电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目前私家车电动跟混动的分布情况,以及充电习惯统计图示,主要问题集中在使用率不高,但使用率不高并不是说我们的桩太多了,这里面涉及站位的问题,私家车主会觉得充电不方便,所以这里面是管理以及整体车辆渗透率的问题。

5. 行业监管。我们对深圳整体建站的流程(从建设到运营)做了归纳,包括里面相应的行政程序。可以看到,我们在临建上有一个审批程序。涉及到投资备案、供电报装、安全检查这块,会有很多相应的政府部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目前在行业监管层面,最关键的,一个是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太多,相应的标准没有统一。其次,我们在源头上总体把控性不强。包括对行业的布局引导上,也是欠缺的。

整体总结,我们把深圳目前在行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一是行业监管(统筹规划不足,环节不完善),二是空间布局(区域不平衡,便利性不足),三是充电市场(公快站过度竞争,运营质效待提升),四是土地资源(土地不稳定,临地临建到期),五是电力资源(局部地区用电紧张),包括衔接“十四五”阶段,深圳要怎么转型?这是我们最关键要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跟各个政府部门积极探讨的方向。

说突破之前,我们首先看看国家政策方向,在国家以及深圳发布的政策中,其实做了方向性的说明,车、能源、交通信息的深度融合,这是大的调子。从国家层面来讲,对产业链整体生态合作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定位,对新能源汽车整体的销量,结合车辆的技术发展状况、市场对车接受的程度做了销量预估。主要是政府角色的转变,从对行业主导拉动的作用,变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这里面会涉及到各个城市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调整思路,充电设施这块也提到满足私家车充电布局的安排,包括相应的V2G,以及大功率有序的技术发展,也是为了接下来车、电、新能源等问题的解决提出方向性。在行业监管上,把前期的僵尸企业、僵尸桩的退出提出布局,包括一些现有模式充电创新和梳理。目前深圳“十四五”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已经发布,其中提到,到2025年深圳会有100万辆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达到25%,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管理机制要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充电设施的配套,重点落在如何保障私家车的充电需求上。对公共快充来说,其实是一个调整的过程。

行业愿景。这一年我们主要在思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也没有特别长,充电领域一直在摸索着发展。我们认为到了现在这个时间阶段,当各个相应的技术路线越来越清晰,前期整个市场各方面的问题有所呈现,我们认为需要对行业有一个愿景,才能推动方方面面形成共识,朝着行业整体愿景做更清晰的发展规划。我们希望未来深圳的行业发展呈现出这样的局面:一是有序,主要是空间结构的有序,满足不同类型车辆充电需求;二是便捷,车辆充电体验的感受更便利;三是智慧,设备智能化、管理智慧化;四是高效,电网的调度以及新能源的应用,包括安全方面的高效性;五是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涉及到我们相应的资源保障,尤其是用地这块,以及收益的保障。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行业在“十四五”后期跟交通、能源、信息通信有一个更好的技术衔接,让大家的体验更加舒服。

我们认为在行业监管层面需要做一些突破,接下来在商业模式上也需要做一些突破。当然我们协会的工作,是以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以及政策环境来做主要方向性的。所以我们也认为,在目前整个监管思路里,需要做相应调整。首先,市场行为需要监管。深圳这几年一直是非常开放的市场状态,目的是为了快速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落地。但这里面也需要有相应的监管规则,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更有序地进行接下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开放的市场更需要相应的规则,来做市场行为的引导。第二个是建站布局的引导,涉及用地规划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因为深圳土地资源的问题,如何引导充电站的布局以及相应的密度?是需要顶层规划的,包括一些新技术示范的引导。第三个是统一程序规范,目前各城市都有标准和规范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程序上的规范,是为了解决和保障监管部门、企业双方在相应结合的工作当中,能够有更高效的实现,避免消耗。第四个才是实现监管闭环,无论是源头管理、中间的管理,包括后期如何退出,这里面都有相应的缺环,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把整体监管的闭环进行完善。商业模式这块,这两天的企业会讲得非常多,所以这方面我也没有很强的发言表现,我就把以上几个方面做了整体归纳。我们认为,对于充电设施设备的看法上,需要做一些转变,不仅仅是给车充电的工具,在整个过程当中,它也是衔接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媒介。在这个过程当中,车辆也不仅仅是我们的客户,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服务对象,它也会变成我们可以作为的一个生产工具,为整个商业链条当中产生收益。

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

1. 充电服务。这也是企业目前停留的阶段。

2. 接下来围绕人和车,也就是说私家车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对充电的要求和体验会更多,所以我们所探讨的服务也将更多。

3. 能源体系。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整个负荷的聚合,包括电力交易的参与上,其实也有更多的模式可以探讨。

4. 数据层面。因为它形成的不仅仅是充电数据,还有能源、能量流动的数据,所以在这当中也有更多关于数据的运营可以进行探索。

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阶段,站在协会的角度,我们需要给市场和政府部门塑造更好的环境,腾挪一些时间,让企业逐步转到这个过程当中。对企业来讲,我们希望大家看到更远期的商业未来,做相应的布局和安排。

以上是我的总体介绍。我们协会主要做的工作,我们在积极地推动政府部门,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更好的预判,以及在其中协调政府部门、企业,解决目前深圳市场上各方面的问题,让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注:本文未经演讲者审阅,仅作为分享学习资料)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chdzw 发表于 2021-12-8 15:40:47 | 阅读全部
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转型与突破

2021年12月2日,国际充电桩运营商大会同期举办的金砖充电论坛上,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秘书长张兢兢进行分享。

以下为内容摘录: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发展转型与突破。首先我们对“十三五”的市场成果和政策情况进行回顾。深圳在2009和2010年获得三个示范试点称号后,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试点,借着2011年大运会的契机,落地2011辆新能源公交,尝试新能源汽车运营。经过5年左右摸索,2016年提速公共交通领域纯电动车置换。再次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深圳节奏。

2017年完成公交的全面电动化。2018年出租车行业改革与电动化并行,出租车的电动化在一年间基本完成;提出网约车2020年全面电动化要求,通过网约车营运管理要求逐步落实车辆在2020年到期更换。物流车领域从2016年开始配套购置补贴、路权政策,推动车辆应用,后续给予运营补贴,持续鼓励,直至2020年城配物流车已经覆盖。这两年主要集中在泥头车和环卫车领域的纯电动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城市主要的营运车辆已基本实现全面电动化。深圳是目前营运车辆电动化率最高的城市。

车辆快速推动落地,与充电设施能够提供保障密不可分,我们来看看深圳充电基础设施如何齐头并进。2010年深圳第一个充电站诞生,2011年配套2011辆新能源公交建设57个充电站,以“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维结合”的特许经营模式,开始充电运营服务的探索。2016-2017年期间,适当开放市场,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充电运营企业备案制取代特许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充电运营模式形成。2018年,车辆推广应用提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快跟进,取消企业备案制,市场完全开放。面对增长的充电需求,投资者纷纷涌入,至2020年底满足全市4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

营运车辆充电需求激增,拉动充电设施投资建设。充电网络配置提升,给新能源私家车推广带来良好效应。这两年深圳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鼓励,私家车销量保持了良好势头。

回顾“十三五”期间政策:“十三五”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时期,政府主导力度大,逐步向市场主导过度。从政策上来看,国家强调纯电为主要战略取向,目标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后半程补贴逐步退坡。深圳在政策引导下,“十三五”快速推进运营车辆纯电化,开放并鼓励市场参与配套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深圳充电设施规模、充电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对于“十三五”,车辆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保障要求,深圳完成了目标与任务。

深圳充电行业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矛盾。首先是土地。深圳集中式充电站用地基本都是租赁,租赁用地建设的配电房、雨棚、休息室、洗手间等属于临时建筑,到期后如何续期仍在探讨。其次是电力负荷。总体而言能满足“十四五”期间车辆增长需求。但电力资源存在部分区域用电紧张,以及深圳老旧小区电网负荷不足的情况。第三是空间分布。有些区域,例如龙岗、龙华行政区面积较大,充电站建设密集度高。有些地方如南山、福田、罗湖可建设用地太少,此外,深圳目前地下停车场直流建设难。第四是充电行业。深圳充电运营企业已经超过300家,市场格局分散。公共快充呈现过度竞争局面。这一两年市场的价格战、平台补贴战不断,充电服务费一降再降,从2018年平均0.55元/度电,降到现在0.2左右。我们今年围绕价格战、补贴战和运营企业、平台企业做过多次沟通呼吁,和市里、省里相关政府部门做过汇报和探讨。公共慢充主要是便利性不足。车主抱怨充电不方便,而充电桩利用率又难以提升,管理问题较大。第五是行业监管。目前深圳对充电站建设布局有所欠缺,参与安全检查部门多,另外监管部门权限不甚清晰等方面。

国家已指明“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是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迈进。充电设施加快推进住宅地建设,技术层面推动V2G示范、智能有序、大功率。监管方面要求各地统筹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立“僵尸企业”“僵尸桩”退出机制;商业模式方面推进充电平台互联互通,停车充电信息互联互通等。新能源汽车从技术、合作模式、监管等方面进行指引。

根据2025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届时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100万辆,渗透率接近25%,主要增长车辆为私家车。充电桩重点满足私家车充电。除此以外,充电设施行业整体则为加强土地保障与空间布局、大功率、有序和V2G技术示范应用,行业整体提质增效。

我们深入思考行业发展愿景,归纳出五个方面。有序:代表空间结构有序,满足不同类型车辆充电需求。便捷:指充电便利,体验好。智慧:是设备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高效:电网有序调控、新能源应用、安全监管高效。持续:指用地保障、收益保障。收益保障支撑技术与服务提升。

为实现行业发展愿景,“十四五”期间,需要我们行业监管政策做出突破,营造符合趋势的市场环境。结合当下情况,认为行业监管需要从四个方面完善:第一是市场行为监督。充电是一个开放市场,因为开放,才需要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第二是建设布局引导。任由市场无序开发,资源被浪费或引发不良竞争,时间和资本被消耗,长远来看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第三是统一规范程序。这对我们企业,以及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效率。第四是监管闭环。我们要强调监管目的是引导行业向良性有序方向发展。

充电行业的未来不是我们现在眼前所见。未来电动车渗透率越来越高,集中时段和区域充电所带来的电网压力,“双碳”任务要求电动车动力电池不仅是车辆的供能单元,它也将成为社会的移动储能单元,参与削峰填谷、电网负荷调节、新能源消纳等方面,而充电设施作为电网和动力电池能量交换的“媒介”,围绕它而产生的商业模式会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我们做了简单的归纳:充电服务、客户(车和人)、能源服务和数据服务。现阶段在做的是充电服务,让车能充上电,提供给车主一些基本的服务。接下来则是逐步把充电设备和车辆视作生产工具,基于电能在全链中的流转,所产生的与新能源交易、电力交易、碳交易、电池运营、数据运营等多维度方向相关的拓展。我们协会正努力推动政府部门、联动企业和行业力量,共同塑造行业发展愿景局面。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